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概说颈椎病(十二)

(2010-08-30 15:45:49)
标签:

陈关富

颈椎病

颈痛

骨质增生

椎间盘突出

四川康骨医院

健康

杂谈

分类: 颈椎病保健

概说颈椎病(十二)颈椎的自我保健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
  1.按摩百会 : 用中指或食指按于头顶最高处正中的百会穴,用力由轻到重按揉20~30次。功效:健脑宁神,益气固脱。
  2.对按头部 : 双手拇指分别放在额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其余四指分开,放在两侧头部,双手同时用力做对按揉动20~30次。功效:清脑明目,振奋精神。
  3.按揉风池 : 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颈后两侧凹陷处),其余手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30次。功效:疏风散寒,开窍镇痛。
  4.拿捏颈肌 : 将左(右)手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外侧,其余四指放在颈肌对侧,双手用力对合,将颈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风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次。功效:解痉止痛,调和气血。
  5. 按压肩井 : 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对侧肩井穴(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然后由轻到重按压10~20次,两侧交替进行。功效:通经活络,散寒定痛。
  6.按摩大椎 : 用左(右)手四指并拢放于上背部,用力反复按摩大椎穴(位于后颈部颈椎中最大椎体下方的空隙处)各20~30次,至局部发热为佳,两侧交替进行。功效:疏风散寒,活血通络。
  7.对按内、外关 : 用左(右)手拇指尖放在右(左)手内关穴(掌横纹以上2寸,两肌腱之间),中指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内关穴对面),同时对合用力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功效:宁心通络,宽胸行气。
  8.掐揉合谷 : 将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即虎口处),拇指用力掐揉10~20次,双手交替进行。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神。
  9.梳摩头顶 : 双手五指微曲分别放在头顶两侧,稍加压力从前发际沿头顶至脑后做“梳头”状动作20~30次。功效:提神醒目,清脑镇痛。
  康复操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无颈椎病者可起到预防作用。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
  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1. 左顾右盼: 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 30次。2. 前后点头: 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
  3. 旋肩舒颈: 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
  4. 摇头晃脑: 头向左一前一右一后旋转5次,再反方向旋转5次.
  5.头手相抗: 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则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6. 双手托天: 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腰椎要注意不要用力,每天轻微活动数下,可以买一把按摩椅每天做腰脊按摩两次,每次20分钟.会有收效的

 

【饮食疗法】

  治疗颈椎病的食疗方:

 1、将胡桃肉3个及鲜荷蒂8个捣碎,水剪服。 

  2、苏子6克,伏龙肝10克煎激发去渣取汁,与粳米50克粥服。 痉症型:肝肾亏虚、筋脉失养则为痉症型,以手足拘挛为特征。 食疗法:牛肉50克切成肉丁,同糯米100克放入沙锅内煮粥,待肉烂粥熟后,加入姜、葱、油、盐等调味品服。 (热敷贴)疗效显著。
  颈椎病饮食调理应遵循的原则
  1、合理搭配,不可单一偏食。
  2、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为主。
  3、饮食有度,不要做到饥饱失常。
  4、不要经常吃生冷和过热的食物。
  5、应戒烟、酒。

 

概说颈椎病链接:

       概说颈椎病(一)颈椎病概述

       概说颈椎病(二)颈椎是怎么生病的?

       概说颈椎病(三)颈椎病的症状复杂多样

       概说颈椎病(四)颈椎病分型和症状?

       概说颈椎病(五)怀疑颈椎病应该做那些基本检查?

       概说颈椎病(六) 颈椎病时应与哪些疾病现鉴别

       概说颈椎病(七)颈椎病可以引起哪些并发症?

       概说颈椎病(八)颈椎病治疗方法的选择        

       概说颈椎病(九)--诊治中的误区

       概说颈椎病(十)-颈椎病是可以预防的

            颈椎病概述(十一)--预防措施

        概说颈椎病(十二)颈椎的自我保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