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9日,小米1岁11个月10天。
关于给小米选书、读书,我已经写过好多篇文章了,可是忍不住还要写,实在是因为和小米读书的过程,真是收获良多。
曾经说过,刚开始给小米读书时,选的是《小熊宝宝绘本》,那些简单的动作、简单的话语、简单的内容,涵盖了宝宝们生活中一些很普通的事,然而却总是让小米百看不厌。
于是我在想,好书的标准是什么?应该就是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能够有共情,才是真的好吧?
前一段时间去宜家买了一个新书架,专门用来放小米的书,没想到居然占据了整整两层。这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中,竟给小米买了如此多的书,粗粗一算,少说也有百多本了,这还不包括那些《嘟嘟熊》、《婴儿画报》之类的。
不过,并不是全部都读给小米听的,有大半,我都是放在等待的位置,等着某一天,觉得适合小米的年龄特征,或是小米的生活中遇到某种问题了,再找到相关的书本来给她看。
先来看看小米最近都看了些什么书吧:
《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小手和小手,形状一样,大小却不一样,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那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可以握握手,表示“你好”,可以帮助我们吃饭、洗脸、刷牙,还可以用来画画、写字,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可以用来帮助别人,可以用来拥抱和抚摸,可以牵着妈妈的手,感觉很安心,可以挥挥手,表示再见……
《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洁白的牙齿很坚固,可以帮助我们咀嚼食
物,但是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数数看你有几颗牙齿?有一天,你会长到20颗。长牙的时候会觉得牙床很难
受,也许会想咬人,但是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当你觉得难受时,可以咬一咬牙胶玩具,可以喝点水,可以让妈妈抱一抱;当你觉得生气、烦燥
时,也许会想咬人,但是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被咬的人会很疼的,你

可以把烦恼告诉爸爸妈妈,可以让妈妈抱一抱,感觉好多了……牙齿可以让我们的笑容更加灿烂,来,一起说“茄子”!
《细菌不是用来分享的》:啊啾!这时候怎么办呀?说:“请给我一张纸巾,谢谢!”擤鼻涕,用纸巾擦一擦,然后扔进垃圾筒里。咳,咳,
咳!这时候怎么办呀?转过身,用袖子挡住咳嗽声。为什么呢?因为细菌不是用来分享的。细菌会让你生病的。哗啦啦,洗洗手,把细菌冲到下水道去吧……
这是美国的阿加西所著、海因兰所画的一套《我是好孩子》的绘本,这套“我是好孩子”行为教育系列是专门为1~3岁幼儿编写的早期教育图书,书中以轻柔的语言从讲卫生、懂礼貌、爱护小动物等多方面告诉小朋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等正确行为。一共有七本,我买了其中的五本,还有两本《小脚不是用来踢人的》《话语不是用来伤人的》,还没给小米读,因为目前的她还没遇到这两个问题。
小米有一段时间生气的时候会抬手要打人,自从给她读了这本书之后,只要她想打人时,我就轻轻地问一句“小手能不能用来打人啊?”小米就笑嘻嘻地说“不能”,然后放下手。同样的,想咬人时,也会如此这番的对话,小米也就不咬了。当然,基本上她也只咬我一个,所以对我来说,解决她咬人的问题更加迫切,呵呵。
曾经一段时间,小米还喜欢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来放到嘴里,而且速度极快,尽管我们在一旁盯着,还是阻止不了。每次都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再过一段时间,小米探索够了,就会结束了。于是每次都是事后告诉她,地上的东西很脏,不卫生,肚子会痛的。后来又给她读了这本《细菌不是用来分享的》,其中就提到饼干丢到地上了,怎么办呢?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然后再拿一块新的。不知是读了这本书,还是她的探索结束了,现在已经极少再有把脏东西放嘴里的行为了。
对于这一套书,非常地喜欢,可以轻轻松松地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而且还是硬纸板书,对于喜欢撕书的小朋友来说,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还有其他一些在读的书:
《我想念你》:这是《我的感觉》系列中的一本,目前我只挑了这一本读给小米听,因为自从我成为全职妈妈,天天在家和小米大眼瞪小眼之后,小米就非常粘我,不让我离开半刻,于是选了这本书,想让她向书中的小熊(其实是天竺鼠,可是小米觉得是小熊,我也觉得象小熊)学习。
这本书描写了小天竺鼠的思念——你要去旅行,我会想你;我想要你吻着我道晚安;我们希望能一直在一起,但这不可能;我不喜欢想念你的感觉……即便是短短的分离,也让天竺鼠感到不安。不论是妈妈离开他去工作,还是爸爸出差远行,当他一个人留在学校或保姆家时,思念的感觉多么令他难受!书中文字和图画充分表达了小天竺鼠从一开始面对分离的沮丧,到后来摸索学习、想独立生活,最后期待着“可预期的”重——见到亲人的快乐情绪。
小米对于这种情绪也很有体会,而且我常常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直接就把书中的“我”改成了小米,内容也演变成了我和小米的生活——有的时候,妈妈要干活,小米可以自己玩,或者和爷爷奶奶玩,还可以自己看书、自己画画……读得久了,小米也开始很爽快地让我“去干活吧,小米自己玩”,只是常常时间选择地不太对,要么是我想睡觉的时候,要么是我还没睡醒的时候……
《我喜欢我的小毯子》:这又是《东方娃娃》的绘本,讲述的是一只叫做小豆豆的小兔子,已经长大了,可是她还是喜欢她的小毯子,有一天,为了防止家里人把小毯子拿走,豆豆制定了一个“和小毯子永不分开的计划”,把毯子藏在了一个树洞里。可是她却忘了这个树洞在什么地方了,四处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新奇的事物,终于忘了她的小毯子。等到有一天,重新看到她的小毯子时,小豆豆发现,她已经不再留恋了。这是一个关于孩子依恋物情结的故事,这样的一本书可以给这样的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引导。
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依恋物的文章,说到小米喜欢舔枕头,这是小米的一种自我安慰,我不再去阻止她,但是会给她读一些关于这些方面的书,比如这本《我喜欢我的小毯子》,让她知道小兔子长大了可以不再需要每天都抱着小毯子了,希望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她慢慢不用再舔枕头。
《米菲住院》:这是小米目前最喜欢的一本书,每天睡觉时点名要我读“米菲生病了的书”,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因为前一段时间她的感冒吧,我每次在读这本书时,总是会把米菲的病说成和小米一样,头痛痛的,还流鼻涕、还咳嗽,到了医院,医生让米菲张大了嘴巴“啊”,检查一下米菲的喉咙,又用听诊器在米菲的胸前听了听,然后用体温计给米菲量了体温,确定米菲得了感冒,又给米菲打了一针,让米菲吃了药,然后米菲睡了一觉就好了。书中没有这么多内容,完全是我根据小米那次到医院看急诊时的情况改编的,也因此常常还会把“米菲”说成了“小米”。大概是因为觉得和她的经历相同,小米总是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每天晚上,可怜的米菲都得生一回病,挨上一针。

《米菲做客》:这是小米这几天开始喜欢上一本书,我想大概就是前几天带她去了垚垚家做客之后,相同的经历又让她产生了共鸣。于是米菲终于不用再生病了,而是改成天天去做客了。
……
看出什么了吗?给小米读了很多书,但是最让她欢迎和喜爱的,都是那些和她的生活很有共同点的,能让她产生共鸣和共情的。
常常有一些网友问我,她们的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有看到过小米认真读书的样子,也总会抱怨,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就是不能象小米这样,安安静静地坐着,听大人讲故事。
孩子和孩子之间总是不一样,有喜欢读书的,也有不喜欢读书的,这不能勉强。但我觉得,至少有一点,一定要做到,那就是给孩子挑选的书,最好是那种文图并茂,贴近生活,寓教于乐的书。简单一些无妨,千万不要长篇大论,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无法接受太过复杂的文图。
有的时候,书里的一些内容可能有些复杂,或是有些太过简单,那么不妨自己来发挥一下,让书中的主人公变成自家的宝贝,他们都有过哪些小状况,他们都是如何解决的,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经历居然和书里一样时,一定会觉得很惊奇,也会更有兴致来读书了。
所以,选书时注意选择那些贴近孩子生活的书,我想是不会错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