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伦敦华文楷体青年文学严啸建杂谈 |
分类: 2011年 |
吾师吾友未都大兄:
见字如面。
我在一次偶尔的机会打听到观复博物馆,从而得到你的公司邮箱,这让我十分高兴和激动。算起来,我们已有22年未见面了,但在我的心里,却一直思念着老朋友,思念着你曾经给予过我的帮助和友情。每当我从媒体的介绍读到你的一点信息,得知你的一切都发展很好,我的心里也为此而无比快乐。
我在 1990年初读完作协和北师大合办的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后就出国了,现定居伦敦。但为老后打算,仍未有换籍。当初之所以作出辞国远行的选择,主要是因夫妻分居两地迟迟得不到解决,由此衍生了很多麻烦。妻子孙建平原是上海电台记者,现在英国泰晤士出版传媒集团做编译工作。我现有一对在英出生的双胞胎女儿,就读于南伦敦的一家女子名校。两人读书目前看来还算读得进去,双双都曾上过BBC 的节目。只是由于双胞胎从小自己交流的缘故,中文说得不太流利,谈起这,也是有点愧对祖宗。我自己经营着一个小得可怜的饭店,偶尔也搞点文字,日子还安稳,也还过得去。我的家就在南伦敦近郊。近10多年国内活跃了,也常有昔日的老友今日的名人在此相聚。我更期冀着能在伦敦与你相逢。如有机会,我很乐意陪你去西欧各地转转,倘若能闲几日,我还可陪你去苏格兰乡村走走。我还是老性格,一辈子爱玩,但这多年经过比较还是有所发现:这个世界所有的城市几乎都大同小异。然遍地乡村却各有不同。我至现也还隐约记得,大概是87年参加北京文学一个什么活动时,你会后对我说,很想去我老家皖南徽州Surrey一带走一趟,看看那里的明清建筑和家具什么的,我当时心里还真为之雀跃,可惜这个小小愿望最后也没去完成。现在的境况已有不同,要实现这些亦已是很简单了。
我基本上每年回国一次,看看老人,主要行程就是上海至安徽之间。除却上海,我在老家乡下置了一幢房,同样也是为了老来打算。我也真想有时间再去北京,看看你和其他一些老友。
请原谅我的冒昧与唐突,迫不及待地通过观复公众邮箱给你发出这封信,不知是否恰当,也不知能否如愿让你尽快看到?随信附上我的联系邮箱电话及一张近照,并附笔向你的家人致意。
不尽言语,尽在其中。
耑此即颂
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