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傅聪先生弹(谈)德彪西《前奏曲》-帆、平原上的风

标签:
傅聪钢琴艺术傅聪望七了古典音乐德彪西前奏曲帆 |
分类: 傅聪,望七了! |
基本上是谱子上怎么写就怎么弹,问题是怎么去做到。另外,对声音要多一点想象,要想象在深蓝色的海洋里突然一个白帆浮动出来,德彪西在这一点上非常中国化,什么都是拟人化,他的帆都有人的灵魂,好像中国人讲的风花雪月,把人的感情都寄托在那儿。这种地方我不太同意很多人说的德彪西是所谓印象派,其实与西方的印象画派要远得很,跟我们中国诗画的距离倒是很近。所以有些人不太理解为什么德彪西在写的文章里,或者在写的信里,说自己最讨厌人家用音乐去描写,而他的作品里头有很多标题,如《前奏曲》里的标题是写在后头的,不是写在前面的,其实意思是给人一个故事的建议,如这一首,标题的意思是说;可以作为一个“帆”吧!他这么说,不是跟自己说的反对用音乐去描写很矛盾吗?事实上并不矛盾,因为他说的那种标题式的描写,不是那种欧洲式的描写,是那种拟人化的,把人变成了帆,有点“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的感觉,是无我之境和物我两忘的境界。用pedal[踏板]时要用耳朵去听,要有想象,和声都在里头,总之,要用耳朵来控制Dedal。
德彪西的曲子永远没有开头,也没有结束的味儿,是无中生有,又消失于无,像中国画一样的,画一朵花,可以使人看到无穷的花,没有边界,是无限的,德彪西就是这样。
-
- 点击播放音乐
- 这一首我不赞成用很多的pedal[踏板),这又是一个坏习惯,以为弹德彪西就是靠pedal,没有那么容易;不是踩下踏板糊里糊涂的就是德彪西,没那么简单。
这是平原上的风,有点蒙蒙细雨,飘啊飘的,枯叶在空气中摇啊摇的,一直到没有。要想办法做到音乐有香味(见第一集第四首--暮色中的声音和芳香),这有多难!弹的时候要注意各种层面,每个层面的颜色都不一样。有的句子一定要弹得既和谐又灵巧又自由。一定要超脱,不要被物质控制,不要被钢琴控制。境界一定要高远。每个音都要控制得很好,德彪西的音乐就像中国的很精细的东西,一碰就要破,所以要很小心!
你大概听过米开兰杰利弹的唱片吧!所以,我说过,“师古人,师造化”,管他是谁,他弄点雕虫小技,一定得模仿吗?微妙一点,多一点中国式的微妙,不是意大利式的,佛罗伦斯的那种什么都弄得很明白很清楚的微妙。我是不赞成米开兰杰利的弹法,他不懂这个深刻的意义,他是钢琴弹得好得不得了。总而言之,一切要非常微妙,不能很明显的要做这个做那个,德彪西的音乐微妙得不得了,跟中国的艺术一样,从来不是很明显的要这样或要那样,要有很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