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青子园
青子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080
  • 关注人气: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余秋雨先生讲顾恺之,看《5000年文明瑰宝展》-5

(2008-08-08 16:13:46)
标签:

顾恺之

洛神赋

中国画

文明瑰宝展

奥运

分类: 博物馆之旅-从文物感觉文化

 

16-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辽宁省博物馆

绢本设色 尺寸:纵26.3、横646.1厘米



 

 

811 秋雨时分中国第一个知名的杰出画家 (摘要)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aQSKAgR9Ck/#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gW1exjdQ34/

  
   

上周我们从王羲之唤起了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记忆,这个星期我们要通过一位画家来激活我们关于中国绘画艺术的记忆,他就是生活在东晋时代的杰出画家顾恺之。顾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号。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

 

中国第一个值得我们认真谈论的著名大画家就是顾恺之。这个顾恺之是江南望族之后,他出生在无锡,非常美丽的城市,他是永和四年出生。我为什么强调永和四年,因为《兰亭序》,大家如果学书法的知道,永和九年写《兰亭序》,那么也就是说王羲之在写《兰亭序》的时候,顾恺之5岁。


顾恺之他的传说很多了,主要的传说有那么几个。一个就是他特别喜欢画魏晋名士像阮籍、嵇康这样的。他有个特点,他老是不画眼睛,他说点了眼睛他们就说话了。所以大家都传眼睛对於一个人像画的重要性,产生了这么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就是在中国后来的人物画历史上由顾恺之倡导的"眼神"。人的其他方面都可以比较简约,只要"神采",而神采的中心是眼睛,能够表达出来眼睛,这个画基本上就站立。这个和我们所说的一般的写实的风尚是有点不一样的。我觉得是他所创立的一种极其优秀的传统。

 

顾恺之的作品对於我们的图像记忆很重要,我们现在能够比较认真的介绍一下的,一个是《洛神赋》图卷。这幅画确实在中国美术史上非常重要。

 

 

 

听余秋雨先生讲顾恺之,看《5000年文明瑰宝展》-5

 

(点击画面,放大看得更清楚)

 

听余秋雨先生讲顾恺之,看《5000年文明瑰宝展》-5

 

(点击画面,放大看得更清楚)

 

这样一个带有故事性的深情的一首诗变成一幅画将会怎么样?在这一点上我说顾恺之是非常了不起。长卷当中出现了很多次曹植和甄氏相遇的场景,不是出现一个甄氏,也不是出现一个曹植。曹植不仅是进了画幅,而且和甄氏一次一次相聚,就像电影蒙太奇一样,这个片子一次次的重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场合,在地上,在天上,在船上,相见的时候总保持距离。而且这个画很好玩,你眼睛一看就知道曹植是个贵族诗人,带有一种矜持,目光专注,但是很悲凉。那个洛神呢,她的眼睛也是表持着一种关切和无奈,一次次都是这样的,一次次都是这样的镜头。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画法,我们一般的画法往往取第一度的一个视像,不是三维,不是二维,就是一维,来取这么一个方框的图景。我们只是选择的权利,选择哪一天,选择一个什么情景把他的眼神把他的情景画上去。但顾恺之觉得任何一个场景都不够说明曹植对甄氏的千思万想,所以他就画了这么多一个一个重新组合,这就成了中国画里边的一个典范之作。

 

听余秋雨先生讲顾恺之,看《5000年文明瑰宝展》-5

 

(点击画面,放大看得更清楚)

 

这个典范之作告诉大家,就是从一开始,中国的绘画就不是以写实为主的,他不仅是写意的,而且这个意可以流荡的,这个意可以重叠的,可以拼接的。遗憾的是我们后来的很多后期画家,再也没有顾恺之这样的大胆,这样的创新,我们的有很多画在结构上显得平庸了。可能在画法上超过顾恺之,但是在结构上可就没有他那么大胆,那么让人感到可爱,我们总是还是一个场景,一组人物,往往是这样了,很难同样的人物组接在一个画面里。既然是梦中的感觉,我为什么不能够让它重叠反复和组接呢。这是顾凯之的高明之处。

 

 

更多文章见:凤凰卫视 > 凤凰节目 > 秋雨时分 > 往期文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