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预防治疗,刀下留肢
---灾区一线医院创疡检查纪实
地震灾害的伤员被救后,开放性创伤和挤压综合征是主要影响生命和残疾的重伤,开放性创伤最可怕的是肢体开放性骨折并肢体组织挫裂伤,从而使伤员从入院开始就面临着五次截肢的威胁:
第一次截肢是刚入院:伤员入院后如果发现肢体远端没有血液循环,为了保全生命,则立即截肢。
第二次是急性感染:由于地震伤害的特殊性,创面被严重污染,土壤里一些特殊的细菌会在严重损伤的创面组织中快速生长,造成急性感染,如果不能早期彻底清创或发现后没有及时给予得当的处理,造成继续扩散性感染,也不得不采取截肢的方法保全生命,如气性坏疽,气性坏疽目前已不是可怕的疾病,只要提前预防或早期发现后进行得当的处理,就能控制感染,不会发展成截肢,德阳、绵阳医院早期发现的气性坏疽都得以控制。
第三次是伤后创面一般感染:大约在手术或清创后第6-14天,创面表面污染的细菌生长繁殖,因创面处于严重的水肿期,创面很容易引起表面和深部的感染,如果不能控制感染,就必须截肢。
第四次是伤后两周至三周:由于创面是立体式的挤压挫裂伤,在深部组织中存有坏死的组织,这些坏死的组织在这个期间发生排斥反应,排斥反应本身就是一种自身的“化脓”性反应,再加上骨折周围组织的出血等,可引起组织深部的感染和坏死,从而不得不截肢。
第五次是创面的溃疡:如果前四关都过了,如果创面转化为溃疡,长期无法愈合,从而会引起肢体坏死,最后不得不截肢。
以上是地震灾害截肢致残的发病,这就是我为什么在全国浩浩荡荡的医学大军帮助灾区就治的时候,还要快速的进行医院普查开放性创伤,组织235名创伤溃疡专家医疗队的原因。如果要阻止截肢,必须要专业专家和技术的支持!我们从技术上有能力确保伤员的后四关过关。
今天上午我们赶到地震带中心的北端--广元,广元市的清川县是这次地震的毁灭性县,只有几个楼没有倒塌成废墟,地震后所有伤员都运到广元市的几个医院救治,随后全国各地的医院前来支援,我们到广元市急救中心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创面深度感染的检查:
广元市中心受地震损坏的程度比绵阳市中心还重,所以医院也都已经是帐篷医院,这个医院现在还治疗着200名伤员,大部分伤员已经疏散到全国各地,院长讲到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闭闭眼,地震后至今,全体员工一直无法换班,虽然自己的家里也无法住人了,也有受灾的家属,但医疗救治是医生的本性职责,没有一个医务人员脱岗和擅自离岗。


医院的帐篷病房仍然是井然有序,我们一一检查了暴露开放性骨折的创面和开放性挫伤创面,让我惊奇的是,所看到的是,没有一个创面发生感染。我追问院长和王主任,在地震后有没有因为早期急救手术后和早期处理开放性创面后发生感染等原因进行再次截肢手术的?王主任回答,没有!我当场对他们救治的技术水平发挥得如此好,表示了敬佩!我再问下去,向外地转移的伤员有没有开放性骨折创面,王主任说,有部分,因家属希望转和这里的病员太多。这时我担心起来,因为这些伤员在这里接受了很好的治疗,换到另一家医院不知那个医院有没有创疡治疗新技术治疗能力,因为这个医院对所有开放性创面,大的采取湿润暴露再生创疡新技术,小的开放性创面实行的是卫生部调用的美宝速愈贴,都是采取的我们的卫生部推广多年的烧伤创疡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预防了深度创面的感染,从而避免了因再次创面感染而引起的再次截肢!





我们刚回到成都,这两天,我们从地震带中心的南线南端雅安市到北端广元市,一路对沿线各城市的大医院进行了病房病人的实地查房检查,看到了两种开放性骨折创面的特征,一个是常规的外科处理方法,一个是再生创疡新技术的处理方法,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本来我们要进入沿线的重灾县城,但这些县城已没有医院,或全部灾民都已转移,并且为了防疫只能出不能进,虽然我们有特需医疗通行证。所以,我们明天驱车向重庆方向进行沿路医院的检查指导,这些医院不是地震中心区医院,但都接收了很多由地震中心区疏散出来的严重伤员,终点是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详细的检查伤情会及时报告大家!
在地震中心带的医院的创疡调查与指导中,直接检查到了很多涉及可歌可泣动人的人生、人性、人情事迹的伤员,像失去双亲的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小丹丹、山东的弟弟灾后到废墟里寻找出100多小时的哥哥等等,会陆续的告诉大家!
中国抗震救灾创疡专家医疗队
总指挥:徐荣祥
2008-5-23
点击进入最近抗灾图文:
北川县唯一幸存的外科医生英雄[图]
我现在看到的九州体育馆[图]
地震核心灾区医院无气性坏疽[图]
地震灾区一线的创疡病情报告
《抗震救灾常识》地震灾害中最凶险的并发症--气性坏疽
向一线医生致敬!为灾区遇难的医生默哀!
中国抗震救灾创疡专家医疗队请战书
向地震灾区的捐助和医疗救治申请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