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核心灾区医院无气性坏疽

(2008-05-22 23:31:38)
标签:

气性坏疽

创面感染

健康

                     地震核心区医院没有发生气性坏疽

 

    今天上午(5月22日)我们医疗队继续在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带领下,开始向成都以北的地震核心区各医院检查,首先来到德阳市人民医院,该医院全部是帐篷医院,到处挂着全国各地来救援的医疗队,帐篷病房和医疗秩序仍是井然有序,帐篷病房中穿梭着各种专业的医生,心理学医生们在深入帐篷中与伤员“促膝谈心”,当看到我们第一时间由卫生部空运到的速愈贴都出现在外科病房中伤员的面部、前臂等等时,我心情有种踏实而又欣慰的感觉,我问伤员用这种速愈贴换药感觉如何,伤员回答:太方便了,换药没有疼痛,伤口愈合的快。我走向了一个正在走动的小朋友,他的头上贴着两贴小的速愈贴,我问小朋友,你是如何伤的?小朋友的眼神盯着我安静而又显紧张,说没有几个同学能跑出来,这时,站在旁边陪的人说,他们小学500多同学,只跑出来了四分之一,我深知小朋友仍在惊吓之中,小朋友突然说,我拼命跑,回头看同学们都被埋了……我的眼眶湿了!对小朋友讲,放心,你的伤不重,很快就会好的,很快就要去上课了!

    而后,我专门检查严重的深度感染创面病人,医院的教务部部长和烧伤创疡科的李主任向我们介绍,医院虽然收治1500名病人,但在预防创面感染的治疗上,从伤员住进来后,则严格的将这些开放性骨折的伤员与闭合性损伤伤员隔离,并集中到传染科。地震发生后第四天,发现了两例从山里送进的疑为气性坏疽创面的伤员,我们立即作了彻底的清创处理,及时控制了病情,现已不是气性坏疽创面了,医院的负责人边走边讲,我们来到传染科,传染科的杨主任领我们检查了大部分伤员,一进病房,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在地震核心的医院却如此的继续严格的执行控制感染的条件,令人敬佩,不愧是我们现代医学战地实施的楷模,因他们将预防感染意识放在了首位,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高水平(也就是说,如果都如此将已经感染的创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就能预防和彻底及时治疗控制严重感染创面,也不会发生或继续产生气性坏疽。)

    我在病房内看到如此多的医生就感觉肯定是外来医疗队的支持,问他们才知道,在伤后的第一时间,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感染科专家医生赶来德阳市人民医院,任务就是提前预防创面感染,我随即表示,你们的行动应是这次地震救治伤员预防创面感染的科学楷模,我就是来普查灾区伤员深度创面感染的,你们的意识让我欣慰!杨主任和重庆医科大学的领队专家,陪同我查看了他们给重伤员换药的实况,而后,我们又针对见到的创面和换药方法,提出了建议,大家开了一场现场控制创面感染的研讨会。

    我的意见是:根据我们以往的研究发现,伤员目前已经进入创面深度组织的感染期,按照组织坏死排斥反应的发作时间,在2-3周内,由于地震砸伤的创面,其软组织呈立体式的间生态,看起来正常的组织中含有已经坏死的微粒组织,这些组织要通过机化或自身排斥液化排除,可病人没有自己机化如此大量的间生态坏死组织的能力,从而形成组织内积存坏死组织,组织本身就形成一个含有象西瓜子一样的微脓包,这些微脓包进一步扩展,就形成了大脓包,但往往在没有形成大脓包前,就引起全身中毒了,这个时候,因组织中没有有效的血液循环,即使全身用高级的抗生素,也无法到达创面组织中,从而形成难症,为了保住病人的生命,不得不采取截肢保命。为此,我们首先要将创面敞开,建立创面主动引流坏死组织环境和适合成活组织成活的生理湿润环境,用脂生化原理,将坏死组织液化排除,同时又用脂膜形成的原理建立创面呼吸作用的保护创面不被空气伤害和不积留坏死组织的屏障,培养创面或组织再生,有了新生的创面肉芽组织就可及时封闭创面。

    我们大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研究制定了下一步的创面抗感染愈合治疗方案。德阳市人民医院的创面抗感染治疗和专家医生们精益求精义务精神让我敬佩!我今天走访了德阳、绵阳的医院,没有气性坏疽发生!这是治疗创面的又一大成功。我想,我今天的创面普查让大家松了一口气,大家关心灾区伤员的爱心得到了回报!

下面是图片介绍:

核心灾区医院无气性坏疽

 

核心灾区医院无气性坏疽

 

核心灾区医院无气性坏疽

 

核心灾区医院无气性坏疽

 

核心灾区医院无气性坏疽

 

 

 

                                     中国抗震救灾创疡专家医疗队

                                            总指挥:徐荣祥

                                          2008-5-22 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