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洛阳心理师蒋庆伟
洛阳心理师蒋庆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1,041
  • 关注人气:1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的打击式教育,到底能不能让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2021-09-17 15:50:41)
分类: 亲子教育
家长的打击式教育,到底能不能让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知乎上有个“重庆爸爸对三岁女儿实行打击教育”的帖子,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这位爸爸总是习惯性的把“你真的太笨了”“你怎么那么没脑子”挂在嘴边,以此来激发3岁的女儿努力学习。


这些话有没有感觉到耳熟?有网友针对此教育方式发起了投票。


在参与投票的5.5万人里,有55%的人表示自己也曾被父母这样打压过。


家长的打击式教育,到底能不能激发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著名心理医师苏珊·沃德教授曾经说过:


“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孩子行动的风向标


孩子的未来是变好还是变坏,根源就藏在父母的嘴里。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hlgInVRS0wxMl7jiaA5QkvDm9AghHbOKJF8J2icFb3icH4YqMuPKUbHYicCB8OzOcZfawSLswse67sobibsHo0t9SzQ/640?wx_fmt=png

01


33岁的女大学生范金成,毕业后啃老十年,她的人生就毁在了父母的话语里。


从小到大,她在父母眼里就是“干啥啥都不行”。 


她第一次做饭,妈妈说:“真难吃。


她喜爱雕刻和服装设计,妈妈说:“你弄那有啥用,快去看你的书。 


大学毕业后,她想创业,妈妈说:“你一事无成,你要成事儿了,我给你跪下。”


家长的打击式教育,到底能不能让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在父母长期的打击否定下,她的学习成绩也不好,参加了三次高考,才勉强考上了普通大学。


还没毕业,就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出去工作,又害怕与人沟通。


孩子暗藏的天赋和积极向上的信念,都被父母“你啥都干不好”的冷言冷语消磨掉了。


来自父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陷入负面力量的怪圈。


情绪压抑暴躁,内心自卑敏感,甚至出现交流障碍,这些性格上的缺陷将成为他人生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02


肖伯纳说过:“要记住,我们的行为不是受经验的影响,而是受期待的影响。”


积极的暗示,才是对孩子正向的期望,才能够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专家罗森塔尔先生曾做过一次智力测试。


他在一所小学随机挑选了18名学生做测验,结束后他告诉老师和孩子,这些学生都非常聪明,以后肯定能有所成就。


半年后,他返回到该校,没想到这些孩子的进步很大。


再后来,这18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就是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


“一个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经过激励后,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就变成了行。”


03


身边有个朋友,孩子写作业马虎、不认真,说了好多年,孩子越来越没信心,一提写作业就头痛。


上了初中,朋友尝试转变了态度,通过鼓励来引导孩子,专挑孩子好的地方去肯定他。


每次检查作业她都对孩子说:


“这次,你作文这几句话写的很好;


数学作业写的很认真,比上次有进步;


相信下次会更好。


一学期下来,孩子的作业不但写的很认真还很漂亮。


家长的打击式教育,到底能不能让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

在综艺节目《你说的话孩子不一定明白》里,主持人认为对孩子说话要用积极的语言。


比如:“青菜吃完就去讲故事”“青菜吃完就来挑故事”这两句话来说。


前一句表达的是消极的命令,让孩子心理抵触;后一句是积极的鼓励,让孩子更开心的去做。


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达,达到的效果完全不同。


家长想让孩子变成心目中理想的孩子,从现在开始,就要多鼓励孩子,多赞美孩子。


当孩子做事儿慢的时候,家长不要用“不能、不可以”去要求孩子,而是要发现孩子的变化,用鼓励的语言:“你今天起床比昨天快了一点,不错,妈妈希望下次看见你更大的进步哦。”


当孩子遇见挫折,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要肯定过程而非结果:“妈妈知道你努力了,也想考好,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儿,相信只要找到方法了,继续努力,你一定会考好的。”


当孩子主动干家务时,家长要具体到细节去表扬孩子:“你帮妈妈收拾了碗筷,还擦了油渍渍的桌子,擦得很干净,这样大家坐在这里就很舒服,不怕弄脏衣服,你做的很好。”


一个小小的肯定,就能让孩子更愿意听也更愿意主动地去做。


04


陶行知曾经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千里马。


好的父母,就像伯乐,都善于鼓励和发现孩子的优点。


千万别小看“暗示”的强大力量,你说的是“真棒”还是“真笨”,影响的是孩子的整个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