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艰苦的阶段:向坏习惯要分,不向健康睡眠要分

(2011-11-15 10:12:22)
标签:

少儿

美国

人大附中

分类: 人大附中家长谈体会

梦里江河的话:

    这两篇博文是5年前人大附中一初三学生的母亲写的,仍然很有参考价值,尤其对于初高中毕业班学生,甚至小升初学生。她多才多艺的女儿2010年从人大附中毕业,已到美国上大学了。

 

 

中考冲刺:向坏习惯要分,不向健康睡眠要分 

2006年12月15日(五)(2006-12-18 16:43:35)

 

12日到女儿学校参加07届初中毕业生家长会。亦即中考学生家长会。

 

家长们先到学校综合楼的会议大厅开会。听校有关领导介绍初中毕业生的会考情况及升学考试情况。听学校给家长们分析此次本校期中考试的情况,及整个区里期中考试的情况。全区共1.6万名考生,平均分435分,累计有5598人;优秀线为459分,累计有3088人。女儿学校的成绩仍是全区第一。

 

女儿学校的成绩好,但是孩子们的音乐课、美术课、劳技课现仍在继续上。据说有不少学校这些课早停了。年级体育主任后特上台,给家长介绍有关中考体育项目的训练情况。他告诉家长,学校的体育课及体育统练加起来,能保证学生每天有一节课的课外活动时间。真好,这些对孩子的身心是极为重要的。这么小的孩子,如果天天10来节课就只上数、语、物、化、外,天天坐在那不动,听课,做题,做题,听课……人怎么受得了?(梦里江河注:人大附中初高中每天早上8点上课,下午1点半上课,每节课40分钟,如有公共选修课也最多只有8节课)

 

听完学校的报告,回班里参加班里的会。女儿的班主任在电脑里做了好多页PPT,一页页地边放幻灯片边给家长们说明。从语文作文、语文基知到所有的学科,列出了此次期中考试各科的最高分、平均分及分数段,对每一学科在整个年级里的分布情况,都做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这次家长会各科的老师没有来班里讲话,但他们都对各自学科的重点、建议、表扬和鼓励,做了PPT给女儿的班主任,请她放幻灯片给家长们说明。非常详细。家长们都用本认真的记。女儿的班主任说记不全也没关系,如果需要,会后可以用U盘拷走回家仔细看。

 

在班主任做的PPT里,还有一项内容,是她专门为大家找了每一科学习好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学习体会。真是细心。

 

其中郑昂同学说:“每节课都是老师精心为我们提炼的精华,如果错过,可能需要在课下花十倍的精力才能补上。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每一个四十分钟呢?我认为,听讲不能仅仅停留在“听”,更重要的是思考,对于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积极地去想,这样坚持下去,你将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有的同学总说作业太多,写不完,这其实是效率不高的体现。我所说的“抓紧时间”并不是指利用所有的时间狂学,而是指要在上课或是写作业的时候,专心致志,尽可能地提高效率。(注意!不是单纯地追求速度,质量同样重要!)

    

“为了争取时间,许多同学都在放学后立刻开始做作业。其实,依我个人的体会,先花一刻钟的时间复习一下,再去完成作业是更高效的方法。这样,每天都把当天所学的内容及时消化……”

 

参加中考的学生的确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此时身体绝对是本钱、绝对是依仗。为此刘家丰同学认为要把体育课当作一门比任何学科都重要的主学科。彭齐家同学就此提出“忙里偷闲,零存整取”的建议。他说“他经常是晚上睡前到楼下拉拉单杠,每周坚持打打球。正像到银行存钱,一点点地存入,到需要时一起取出,身体同样需要平时投入,到时才会换来整体健康。”……

 

待以上一切完了之后,于是班主任特别提出她请家长们注意的地方,也就是请每一位家长要明确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现在不应该是论成败的时候,而应该是论长短的时候。”她请家长们要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法。”且就如何心中有数心中有法,也有极为详尽的建议交代。包括要家长们学会心理疏导,学会给学生减压。然后班主任提出“向坏习惯要分数,而不是向健康、睡眠要分数。”的建议。行家之言,实在很是明明白白,全在点儿上。F中人心所向,冲刺F中,这学校和班主任给出的,的确是最好的设置了。

 

到最后,女儿的班主任用幻灯片给家长们放了主要是她拍的,学生们在学校里的照片和录像。也有一些是班里学生拍的。有学生们在劳技课上动手操作的照片。有午休时学生在教室里的照片。有的同学趴在桌上睡觉,有的在看报纸。班主任说午休时只要不说话不影响别人,看书看报都可以。其中有一张照片应该是从斜后方拍过去的,整个画面是一片的同学都趴在课桌上睡觉。但里面有两位同学人虽趴在桌上,却冲镜头举手做了个V字。班主任告诉大家这张是假的,她说有几个同学是真在那休息,好多同学都是假装的趴在那里的。班主任还说了那两个用手做V字的同学的名字,我不熟,没有记住。还有学生们做课间操和体育统练时的照片和录像。学生们走在校园里的照片……家长们看得都特乐,在里面找自己的孩子。最后是他们班同学在北京松堂关怀医院的照片。有同学们一起给老人们唱歌的照片。有同学给老人朗诵的照片……真的是好有心思的一个班主任。父母们其实都好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是什么样子的。都特别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的样子。班主任想到把这些记录下来给家长看,你说那当妈的当爹的们得多高兴。

 

哦,对了,最后班主任倒是告了一个状。她说班里有同学就是喜欢吃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她说她耽心那样会不会让人越吃越傻?于是见有学生吃就去说,学生就说我饿了啦。结果班主任在班里说你们要是谁实在饿了,就到我那找点吃的,但是不要吃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结果没想到全班同学就说那我们都饿。这实在是有些欺负老师啦,是得给他们跟家长们说一说。

 

最后。最后女儿的班主任对家长们说让我们一起坚持。她说现在是一年备考中最艰苦的阶段:课程最难阶段、天气最冷阶段、学生最易感到疲劳阶段。让我们一起走过艰难的日子,我们一起坚持,奔向心中的梦想——F中高中见!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少。谢谢她的这一番心意。

 

这次家长会班主任给家长们也留了一道作业。圣诞节和新年即将来临,她想用教室后面的那一整面墙做成心语心愿栏目,请每个同学的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点什么。可以是对孩子的期望,想说的心里话或新年祝愿。好用心的一个老师。不知这F中的老师,历年都是这样为学生们组织氛围吗?但是我想孩子们肯定是会一辈子记得这些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2047101000776.html

 

 


女儿的老师真好   

2006年12月13日(三)

(2006-12-13 14:16:33)

 

最艰苦的阶段:向坏习惯要分,不向健康睡眠要分

最艰苦的阶段:向坏习惯要分,不向健康睡眠要分
      以上化学老师蒋老师在女儿卷子上的留言。

 

最艰苦的阶段:向坏习惯要分,不向健康睡眠要分

最艰苦的阶段:向坏习惯要分,不向健康睡眠要分
 以上班主任语文老师吴老师在女儿第一周的周记批注。

       

          

到16日,女儿进F中就两个月了。

 

因语文教材和女儿原学校的教材不一样,所以她的语文大概得大部分重新学、重新背。这就是说不仅眼前、每天有要背的东西,还有一些两年前的东西现在要补要背。

 

物理教材女儿他们原学校用的是人教版的,这边是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材不同顺序不同,F中这边这学期上来学的是第九章“机械和功”,第十章“能及其转化”,她原来那边学校全没学,且前面还有她没学的几个章节,都得补。好在化学、外语教材一样……

 

我去学校见老师。几乎每个第一次见面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说,怎么这时候转学?很严重的一个问题。他们懂,所以会问这样的问题。在这之前我倒真没想过这会是一个问题。不懂。当时只是因为她原来的地方不适合她,这孩子得离开,我得带她走,所以就走了。就这么简单。我不知道带一个孩子离开一个她不适合的地方究竟有多难。无非是一个小孩子而已,又不是大人。

 

F中的老师都好。她的班主任。她的物理老师。化学老师。数学老师……这边同那边有很大不同。要补的东西太多。要做的事情太多。却只是固定的没有多的时间。最初女儿常常就拿了外语作业和化学作业的时间补物理,补语文,补数学……没有办法,真的不可能同时全顾。或许那些作业有不作,但一般不作作业是不行的,偶尔为之尚可,多次决不可以。于是就抄吧。不大会影响成绩的作业就先抄来不作。

 

同女儿的班主任探讨。同她的物理老师,数学老师还有化学老师探讨。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个很不错的数学老师,曾写过关于教育的书。把他请过来一起商量。女儿的事常常都会同他讨论。他说就暂时先这样。不要寸土必争。不可能寸土必争。不要在乎眼前的一场两场战役,要有长远目标。亦即要有重点,身体第一。真的是在打一场战役了。

 

还好,现在感觉已不像当初那么没有头绪,每天都是那么忙忙地赶。但也更清楚有多少事情要做了。

 

每天有多少事情要做,得承受多少东西,以及F中在每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心中的分量,孩子知道,她的老师们知道。所以女儿的老师都使劲地鼓励她,支持她,帮助她,为她想办法。女儿的班主任。她的物理老师。数学老师……女儿的老师真好。幸好在这样的时候有这么好的老师。女儿不容易,她需要他们。谢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204710100073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