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人为什么喜欢扎推唱歌

(2010-07-19 11:50:38)
标签:

杂谈



北京人为什么喜欢扎推唱歌

景山大合唱成为北京一景           马今中 摄影


北京人为什么喜欢扎推唱歌
咱唱歌的服装要美                      荣力杰 摄影


北京人为什么喜欢扎推唱歌  好好练练伴奏                                  吴丹摄影


北京人为什么喜欢扎推唱歌
“这发音需要准确”                       马鹰 摄影


 北京人为什么喜欢扎推唱歌
看着歌片唱歌                        刘万峰 摄影


    不少到北京旅游的人感到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就是北京人喜欢在公园里聚众唱歌,在景山、在北海、在天坛、在玉渊潭,常常宏伟的歌声响彻,其人数的众多、气势的宏大,令人感到这也是北京新一景。尽管这种现象在其它城市都有,但似乎在北京更为明显。

进入新世纪,北京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人们对于文化娱乐有了更新的追求。条件好了,也有经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些单位常常举办一些歌咏比赛,而且几乎人人都参加。在单位,每个科处室都要组织合唱队,哪怕只有五六个人也组队,一些平时不喜欢唱歌的人也有机会接触了唱歌。有时候组织者很认真,几十个人男声都是西装革履,女声都是连衣裙,哪怕没出声就给人整齐之感。如果赶上国家和党的生日,还常常穿上几十件红军衣服,唱一些传统革命歌曲,大家不仅感到欢快,还受到传统教育。

北京还有不少爱乐者组成的歌唱团体,其中1997年就组团的“北京春之声”在业余合唱界享有盛誉。这个合唱团最初由中央乐团著名指挥秋里做艺术指导乃至亲自指挥,后来严良堃、譚利华等著名指挥家都指挥过这个业余合唱团。合唱团成员都由中央乐团合唱团考核,由于注重质量,“门槛”很高,加之成员都有很好的音乐素养和天赋,所以经过训练,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业余演员组成的。秋里后来说,他指挥过100多个合唱团,这是他最喜欢的合唱团,称这个合唱团是“专业中的业余,业余中的专业”。在成立的头一年,便担任了香港回归万人大合唱的中心组的任务,他们两次获得文化部国际合唱节的第一名。还与中央乐团一起代表亚洲参加日本长野冬奥会演唱《欢乐颂》,受到小泽征尔的赞扬。合唱团经过十多年严格训练,已经能出色演绎400多首中外名曲,他们已经成为北京音乐厅演出的常客。北京春之声合唱团是一个非专业团体达到专业水平艺术团的典范。

北京合唱团之多已经难以统计,除去声名远播的春之声合唱团,有知识分子组成的中国科学院以及各北京高校教工的合唱团,有一些以军队老干部为主体的总政北京军休莲花老干部艺术团和有多个分团的总参老干部合唱团,有空军指挥学院老干部蓝天情合唱团,军事科学院老干部合唱团,北京军区政治部老战士合唱团。有公安干警组成的北京警官合唱团。有民主党派的民革中央合唱团和九三春之声教授合唱团等。有主要来自海淀区及其它各区中青年组成的北京海燕合唱团。有唱俄罗斯歌曲为主的卡林卡合唱团,有社科工作者为主的秋之韵合唱团,有开国将领们的子女组成的将军后代合唱团,有少年儿童的北京天使儿童合唱团,北京儿童合唱团……

一位经过多年观察研究的音乐爱好者任小平曾经论述过北京合唱队的现象:“从合唱团的名字上,人们不难猜测出他们的性质和系统单位归属。基本上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是老干部服务性质的老有所乐合唱团,这类合唱团的活动有一定的老干部管理系统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第二类是行业单位中自发组织,获得单位领导支持认可,相应不定期提供一些经费保障和组织保障的;第三类是以某种情缘完全自发,按一定条件自愿参加的合唱团。第四类是完全建立在普通群众声乐爱好者基础上的合唱艺术群体。参加者也不能够以偏概全地认为都是退了休没事儿干的中老年男女。其中也有相当多的在职工作、业余参加和年轻的合唱声乐艺术爱好者。这些业余合唱团都聚集了各自的人气气场,彼此由陌生到熟悉,共同学习声乐合唱艺术,抒发情结和友情,和谐相处,享受健康向上的艺术人生。大家有意无意之中已经在营造和谐文化的和谐之声了,已经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了”。

业余合唱队要达到春之声合唱团合唱团的水平需要多种条件,北京大部分群众音乐团体是力争唱好,不拒绝任何参加者,以健身娱乐为主。比如北京天坛公园内一支有上千名中老年人参与的心连心合唱团总凑在一起共同引吭高歌怀旧歌曲,也很有影响。

北京很多地方都有了歌咏者聚集的地方,成为北京民众文化生活的一景。在景山公园、在天坛公园、北海、玉渊潭,每天早上尤其是双休日,都会有大量唱歌爱好者。每个公园都有自身特色,比如天坛唱的多以戏曲为主,北海则以怀旧为主,不少中老年人把《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保留曲目,他们坐在湖边,看着泛起涟漪的湖面和飘荡的小船,已经步入晚年的老人顿时回忆起孩提时代的美好,想到贫穷年代的辛酸坎坷的生活,想到当年年轻的长辈已经步履蹒跚甚至离开人世……岁月就是这样流逝,不少中老年人一片啜泣。只有歌声才有这样的真切回忆。

这也解释了一个真实的现象,就是这些歌者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人也爱扎堆唱歌,但绝不到公园里和他们的父辈一起唱,他们对于传统歌曲已经不熟悉,而且愿意到歌厅进行更舒适的娱乐。而中老年人则喜欢到公园扎堆儿,唱他们青春时的歌曲,唱能够抒发他们情怀的新歌。而年轻人喜欢的周杰伦等等,他们感到无法引起共鸣,也不喜欢唱。而在公园里,用年票进去几乎没有消费,进到这个群体和置身气势磅礴的歌声中,会有一种难得的兴奋。不少中老年人已经把“扎堆儿”唱歌作为最主要的健身和娱乐的方式。

(本文选自我即将出版的《当代北京音乐史话》一书,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