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学术圈女性要靠“关系”吗

(2016-01-14 11:09:01)
标签:

情感

时评

吴永麟

分类: 评论天下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学术圈的男女不平等因为不断的学术事件备受关注:12月,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9位女科学家被网友质疑靠关系。(《澎湃新闻网01-03

 

据报载,国内新出了一份数据报告。20151127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BIOPIC(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教授汤富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学生董一格,以及《知识分子》编辑陈晓雪,共同在网上发起了一份《国内学术机构性别问题调查问卷》。问卷开放时间持续两周,该调查团队收到了超过1600份、来自至少40多家学术研究机构的有效回答。其中,受访者男女比例为4258。这份调查从数据上印证了女性在学术职业发展中的流失远远比男性严重,而这一现象确实受到了学术圈中性别歧视的影响。

下面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中国学术圈女性要靠“关系”吗

中国学术圈女性要靠“关系”吗

中国学术圈女性要靠“关系”吗

中国学术圈女性要靠“关系”吗

中国学术圈女性要靠“关系”吗

中国学术圈女性要靠“关系”吗

中国学术圈女性要靠“关系”吗

中国学术圈女性要靠“关系”吗

中国学术圈女性要靠“关系”吗

中国学术圈女性要靠“关系”吗

中国学术圈女性要靠“关系”吗

中国学术圈女性要靠“关系”吗

 

从上面的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学术圈的精英女性越来越少,有观点认为是性别歧视,有观点认为要靠“关系“,对此,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中国学术圈女性不断流失,与性别歧视有关。当前,中国的学术界,女性参与的高端的学术科研,人数廖廖无几,这是因为当前学术圈对女性的歧视,没有对有潜质的女性进行关注、培养。

二、与中国女性回归家庭的传统思维习惯有关。学术研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成功的科研,而要漫长岁月的积累,许多女性在成立家庭后,往往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家庭上,没有花更多的时间用于科研。

三、与当前学术圏的造假成风有关。中国当前,学术圈造假泛滥,浮躁现象严重。在此环境下,一些学术女性不愿跟风,不愿意随波逐流,安贫乐道,不断在学术圈中流失。

笔者认为,中国的学术圈中的一位精英女性屠呦呦值得中国女性的学习。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19691月开始,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1971年发现中药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1986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2015年获诺贝尔医学奖。从此可以看到,屠呦呦的成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她终于成功了。

做一位学术圈的精英女性,更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孩子的成长,精英女性给孩子更多的坚持不懈,正能量,热爱知识,见多识广的形象,还会给孩子漫长的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成长,给孩子人生的高度。优秀的母亲往往会给孩子许多优秀方面的影响。所以说,中国女性努力成为精英女性,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成功教育,榜样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