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时评吴永麟 |
分类: 评论天下 |
“我中国养母的心像水一样清澈,没有一个污点,她抚养我没有任何所图……养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了我这个侵略者的孩子。”今年73岁的前日本在华战争遗孤中岛幼八在说起他的中国养父母时,不禁失声哽咽。(《新华社》06-22)
据报载,中岛近期出版了一本名为《何有此生》的回忆录,讲述在中国的点点滴滴。他操着黑龙江口音的中文告诉新华社记者,出书是为了回报中国人的养育之恩,让日本人重温这段历史,了解真正的中国人。中岛生于东京,1岁时与父母和姐姐作为开拓团成员远赴中国黑龙江。父亲1945年应征入伍后便失去音讯,同年8月日本战败,中岛一家沦为难民。当年冬天食物匮乏,中岛刚出生的妹妹不幸夭折,他的生母便在一个寒夜把饿得奄奄一息的中岛托付给了中国小贩老王。老王用担子挑着熟睡的中岛挨家挨户寻找好心人。“这个小生命多可怜!我来养。”一位名叫孙振琴的中国农妇二话没说收留了他,尽管她知道这孩子是日本侵略者的后代。抱回家后,孙振琴为中岛按摩腹部,将食物嚼碎喂他,日夜悉心照料,救下他一命。之后的13年里,孙振琴和三个养父如接力赛一般,将中岛养大。中岛在书中详细记述了他的三个养父。第一个养父叫陈玉贵,一个朴实的东北农民,做长工为生,一直将他视若己出,疼爱有加,但在中岛8岁时因病去世。养母带着中岛,改嫁第二个养父李希文。12岁那年,中岛染上重病,父亲用牛车拉着他,费劲周折寻医问药。第三个养父叫赵树森,是卖苦力的驼背码头工人,每个月给他15元生活费,供他上学。中岛认为,这段应被铭记的历史,日本国内却鲜为人知。“像我这样的战争遗孤一共有3000多人,不少已经离世,再不写就来不及了。”中岛说,“我写的,都是最朴实的中国老百姓。他们自己也很穷苦,他们收留我,没有私心,就是善良。”1958年,中岛终于在16岁时搭乘最后一艘遣返船回到日本,找到了生母和姐姐。回国后,中岛拼命学习日语,高中毕业后放弃了高新职位,进入经常发不出工资的日中友好协会工作。后来转行成为一名翻译,直到退休。共同社曾报道说战争遗孤在中国受到虐待,中岛对此非常愤怒。“哪有这样的事,当时我们村里有15个日本遗孤,村里人对我们都很好。有个孤儿被同学骂了句‘小日本’,当地政府还特意发通知让学校开展教育,不要歧视日侨。”他回忆说,中国政府一直区别对待军国主义者和普通日本人,“认为我们也是军国主义受害者,在政策上予以特别关照。”
笔者看完这个故事,也深受感动。笔者为中国人的善良而感动,为日本侵略者遗孤对中国养父母的感恩而感动。对此,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此书证明中国老百姓的心地善良。善良是中国老百姓的一个特质,是中国人性美的一个方面。当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烧杀俘掠,伤害中国善良的老百姓,犯下种种邪恶的罪行,但是中国老百姓对侵略者遗孤没有迫害,而把他收养长大,给他钱读书,培养他长大。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大爱情怀,是中国国民性的一种人性光辉。
二、此书证明安倍急推出安保法案、不反省历史和战争是一种错误。当年,军国主义让当年的日本人变成魔鬼,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对日本人的毒害很大,把日本人变成杀人、奸淫掳掠的恶魔。现在,安倍急推出安保法案,日本官员还参拜靖国神社,他们心存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唤醒战争幽灵。6月13日,1.6万名日本民众在东京举行集会,抗议安倍政府无视日本宪法、企图在国会强行通过战争法案的行为,号召全体国民共同反对安倍政权。这说明,日本一些人意识到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对社会和千万家庭造成的灾难,日本一些民众不想安倍政权挑起战争。
三、此书有力地反击日本书店出现的“嫌中本”。在日本的书店经常可以看到所谓的“嫌中本”、“嫌韩本”, 1990年,这样的书还是比较少。进入2000年多了起来。一方面,中韩的反日刺激了日本,日本的民族主义者写这种书达到自我心理满足。据悉,这些书卖得比较好。“嫌中本”是扭曲中国文化,反映中国人人性的黑暗面,反映中国文化蒙昧,不断地妖魔化中国人、贬损中国人的文化。读了中岛幼八写的关于中国善良的书,会得到启迪,获得觉醒。这本书以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揭示了“嫌中本”的别有用心。
日本侵略中国当年,中国人被日本军国主义者称为“东亚病夫”,中国百姓受尽日本侵略者的极度掳掠、凌辱、酷刑、杀戮。中国百姓对日本侵略者无情反击,但是对于落难的日本无辜百姓和孩子,中国的百姓如同对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上善若水”的精神,这是中国百姓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国百姓以德报怨,以宽容饶恕罪恶,这种人性的光辉,如同日月,照耀中国,照耀日本,照耀全世界!
中岛幼八是一位有良心的日本人,但愿他的良心能照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