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六岁少女当街暴打七旬奶奶让人嘘唏

(2013-09-05 10:25:13)
标签:

吴永麟

杂谈

分类: 评论天下

3日早上,临沭县沿河路与沭新西街交会处路口发生了令人发指的一幕,一名十六七岁的女孩不顾众人劝阻,当街暴打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途经此处的市民董女士用手机将这一幕记录了下来,并发布到了网络上。3日上午9点多钟,临沭信息港上的一则简短的文字信息和几张照片引发了众网友的集体愤怒,照片上一名年约十六七岁、身穿休闲服饰的少女将一名古稀老人按在路沿石上,并用一只脚踩住老人的胳膊,奋力用手去撕扯老人的头发。(《光明网》9月5日)

 十六岁少女当街暴打七旬奶奶让人嘘唏

十六岁少女当街暴打七旬奶奶让人嘘唏

据报载,3日早上,陈千千突然找到了正在扫街的奶奶,质问她为什么要向母亲告状,说她(陈千千)正在谈恋爱。“当时孙女都把我问蒙了,我都多长时间没见过儿媳妇了,上哪去告状啊。”于是,老人当场否认了孙女的说法。听到奶奶不肯承认,陈千千似乎一下子火了,上前就把老人推到在地,拳脚相加,而且还硬生生地扯下了老人的一大把头发。

十六岁少女当街暴打七旬奶奶,踩胳膊扯头发。笔者看了这个新闻,感到心寒。十六岁少女本是处于人生的花季,是在做着美梦,拥有着体恤之心的年龄,为什么这位才十六岁少女会是这样残忍?

笔者认为,这一定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请看记者采访的一个内容:采访中,高坎爱老人告诉记者,她家住临沭县郑山街道办事处尤庄村,老伴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去世,她唯一的儿子4年前因盗窃入狱,如今仍在服刑当中。由于老人的老家目前正在进行旧村改造,最近两年老人在县城的兴隆街上租住了一间房独居,靠着每月650元钱的微薄收入过活。据老人介绍,他们的家庭关系一直不算和睦,儿子在的时候还勉强说得过去,可自打儿子入狱后,两家基本上就断了联系。可就在前年,在老家的房子进行拆迁的过程中,老人获得了1.8万元的拆迁补偿款。但随后一场离奇的火灾,将当时老人临时租住的一间同村村民的房屋付之一炬,一同被烧掉的,还有老人放在枕头下的1万8千块钱。 “后来儿媳妇知道了拆迁补偿款的事情,但我说钱被烧掉了,可她怎么也不相信,经常上门要钱。”老人说,拆迁补偿款确实被烧掉了,村里不少人都知道这件事,而自己一个月就那么一点收入,除去房租,根本剩不下几个钱,单位知道老人生活困难,有时候能帮就帮一把。“我一个月靠扫大街挣这点钱过日子,哪还有多余的钱给儿媳妇。”老人对记者说道,每次老人拿不出钱来,儿媳便恶语相向,有时也动手打老人。最近两年,已经逐渐长大成人的孙女也加入了“讨钱”队伍,经常来到老人家中,二话不说,伸手就要钱。“上次我把省吃俭用挤出来的500元钱给了孙女,可连声奶奶都没换来。”高坎爱老人说,这些年,和孙女见面,她从来不会喊自己一声奶奶,老人觉得心里格外凄凉。

从上面的记者采访中,可以知道,家庭教育是造成十六岁少女当街暴打七旬奶奶的根源。为了1.8万元拆迁赔偿款,儿媳多次上门讨要,每次老人拿不出钱来,儿媳便恶语相向,有时也动手打老人。最近两年,已经逐渐长大成人的孙女也加入了“讨钱”队伍,经常来到老人家中,二话不说,伸手就要钱。老人把省吃俭用挤出来的500元钱给了孙女,可孙女连声奶奶都没换来。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这位儿媳为讨钱对老人恶语相向,有时还打老人,这种行为,自然会复制给孩子。儿媳有这种行为,也说明儿媳在平时的语言方面,也会在女儿的面前恶意骂婆婆,这又是一种复制。母亲这样恶意对婆婆,在孙女的意识中,她会认为婆婆是坏婆婆,是自私的婆婆,是应该被辱骂和殴打的,意识被复制了,恶行也就有了。

儿媳在女儿的心里种下了恶意的种子,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种下了暴力的种子,这是悲剧的根源。儿媳辱骂婆婆殴打婆婆,可解一时之恨,但是,她并不是没有后果,女儿伴随她的一生,她在女儿种下的不懂感恩、不懂体恤、制造仇恨的种子,会成为报复她的一个祸根。等到这位儿媳年老体弱的那一天,她就知道后果了。

家庭教育,种下鲜花就收获鲜花,种下爱收获爱,种下美德收获美德,种下仇恨收获仇恨。自己的行为与语言就是一颗颗种子。有的父母会认为,自己虐待的是老人,疼爱的是孩子,孩子不会对自己不好。但是,这往往是一种祸根,当孩子长大,父母老去,孩子再为人父母,他们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老人,这是一种复制,并且认为合理,悲剧就产生了。

培养孩子的爱心是悲悯心、善美心,当他会关心周围的人,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圆融与良性互动,这是爱的实质。父母用一种辱骂、暴力的方式来索取爱,这种索爱过程,复制到孩子的心里,孩子的爱就会变得畸型,悲剧就产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