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永麟站票站票女子仰躺过道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从东莞东开往安徽阜阳的临客L160次列车上,约有300名旅客持无座票,这相当于每节车厢有15位旅客分散在过道和车厢连接处。他们要在这些狭窄的空间里尽量创造条件,让自己熬过这长长的旅程。有的人早早准备好小凳子,有的人为妻子搭起了简易卧铺,还有人脚踩马扎,自己做起人工婴儿床……最难熬的时候,也许他们想,站一下,就到家了。(《南方新闻网》2月1日)
看了这组新闻图片,笔者感到好辛酸。
民工回家真不易啊,也许他们不懂抢票软件,没有抢坐票,他们只买到站票。他们原先是是站在过道上,然而,从东莞东开往安徽的路途,是漫长的,没有谁可以完全站完全程,在疲乏来临,人在生理上就会内外交困,也会在疲乏中失控,不知廉耻。
女人往往是在众人中最懂自律的群体,然而,当她们仰面躺在过道上,不再在乎泄露春光的时候,不再在乎别人眼神的时候,那是因为疲惫。人体在极度疲劳的时候,人的机体就会失控。极度疲劳会扭曲人性,会让人不知羞耻。
民工回家是为了追寻一种传统的家园文化,每一位民工,都热爱家园,热爱家乡,家乡有他们情感归属,有他们的爱。他们回家,是为了维系亲情,维系爱情。他们的旅程,背负着亲情、爱心与压抑的情爱。他们回家是因为想用亲情来复苏他们心中荒凉的亲情,复苏他们荒凉的爱。他们只是城市的边沿人,在家乡里,他们可以找到爱的归属感,找到亲情,找到爱的依靠,找到体面和尊严。他们回家,其实是为了一种心灵的完善,一种爱的完善。所以,回家对他们来说,可以忍辱负重,可以不怕疲劳。
农民工难以在城市找到归属感,除了体制上的原因,他们在习惯上的陋习也是主因,他们缺失城市人的文明素养,陋习与文明是冲突的。
笔者认为,农民工回家,源此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也是现代城市围城式的管理,把民工的权利排除在围城之外,当前城市只信仰物质,缺失对“人”的平等、尊重与关怀,农民工对城市缺失安全感和归属感,回家只是渴望归属压抑情感的一种释放。从此可以看到,春运路上的人群是一群找“家”找“爱”的人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