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接跳楼同学被砸重伤怎不是英雄?

标签:
接跳楼自杀同学湖南师大学生易亮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大学生接跳楼同学被砸重伤怎不是英雄?
作者:吴永麟
湖南师大学生伸手去接跳楼自杀的同学却被砸成重伤;学校未表彰其行为,除报销医药费外未给其他补偿,他到底是不是英雄?(《南方都市报》
据报载,代表校方出面与易家人沟通的成员之一,湖南师大法学院教授、校法务办公室主任刘兴树坦率地解释:对易亮这次不成功的营救行为,学校“不宜宣传”,原因是“影响不好”。“要是学中文的学生不懂还可以理解。一个学物理的学生干出这样的事来,我确实有点……遗憾。这不是瞎搞吗?”刘兴树说,易亮就不应该伸手去接,他应该知道,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空手去接是接不住跳楼者的。
湖南师大学生伸手去接跳楼自杀的同学却被砸成重伤,他面临学业困境和生活困境,为此引来争论,他到底是不是英雄呢?
笔者认为,大学精神应当弘扬一种怜悯之心,怜悯是一种人性的善良,是一种博爱之心的根基,是人性慈悲之心的底线。怜悯是呵护生命的一种基础情感,是人性远离冷漠的一种慈悲情感,怜悯是冬天里的阳光,让人感到一米米阳光的温暖;是干旱时的雨水,让人感到干枯中的滋润;是荒漠中萌芽的幼苗,让感到绝境中的生机。一个人空手去接是接不住跳楼者,虽然这种说法有理性的一面,但从新闻上看到,也确有一些跳楼者被接住后生还的事实,如果不是被接者的一丝希望,生还者的希望还会有吗?这更为重要的,是一种生命的慈悲,对生命的怜悯之情。“一个人空手去接是接不住跳楼者”这话出此于一位大学教授之口,一方面这确有理性的一面,但也含有一份对英雄精神的冷漠,对于人性冷悯之情的否定。从这个角度看,这是大学精神的一种僵化和倒退,是大学崇高精神的一种沉沦,一间大学如果压抑怜悯的这一种底线情感,将会让大学丧失怜悯之心,失去了怜悯,就会加剧人性的冷漠,让人性自私,甚至让人性变得嗜血,失去怜悯就会有抛弃和杀戮。
英雄的出现,通常在是非理性、非逻辑的环境中出现,是绝处逢生的一种精神,是险境中的绝唱,是浴血中的慈悲。湖南师大把英雄精神理性化的导向是否在贬值英雄精神?湖南师大法学院教授、校法务办公室主任刘兴树解释:对易亮这次不成功的营救行为,学校“不宜宣传”,原因是“影响不好”。这反映了大学精神的一种市井化贬值,是一种大学精神的没落,从此可以看到,湖南师大和“范跑跑”有异曲同工之处!当一间大学的领导变成“范跑跑”了,它的学生会变成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