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十岁男童校门命令爷爷系鞋带杂谈 |
分类: 评论天下 |
十岁童校门命令爷爷系鞋带病根在哪?
作者:吴永麟
老人拽住孩子告诉他说:“鞋带开了,系上再玩。”可男孩不但没有弯腰去系鞋带,竟然连看都不看老人一眼,把脚往外一伸,说了句:“给我系上”。老人先是一愣,迟疑的看了看男孩,男孩还是没有停下手中的游戏卡片,还有些不耐烦,又催促说:“系上。”老人没再说话,弯下腰,给男孩系鞋带儿。(《山东商报》12-08)
10岁男童校门口命令爷爷系鞋带,这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羞耻,那么,这个事件的病根在哪里呢?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自我,因此无视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缺失基本的生活伦理,可以说,这是家庭教育酿出来的苦果。当前的家庭教育,过度地放大爱,把关爱孩子当作教育孩子的全部。爱变成了一种溺爱,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无微不至关怀。其实,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无疑助长了孩子过于自我,形成了傲慢的心理。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也是对孩子参与劳动实践体验权利的剥夺,体验实践教育,是丰富孩子内在情感与思想的重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失去体验实践,培养出来的孩子缺失内在体恤、无视他人感受的空壳人。
教育孩子,应把自立自强教育与羞耻感教育联系起来,要认识到,孩子能做的事,让他们做,这是他们锻炼成长和获得情感体验的方式,孩子会因此而自立自强。成人如果为孩子去做孩子能做的事,这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是对孩子内在潜能的埋没。要向孩子灌输一种价值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这是一种本份,否则,这是一种羞耻。
对孩子的过份溺爱,孩子将会失去自立自强的能力,因此,爱孩子就要让他们负起应有的责任,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让他们在失败的痛害中学会体恤、坚强,让他们在自立中感受赞许,在依赖中感受羞耻,让孩子真正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