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一女生为何跪地哭闹要求母亲陪读

(2009-09-25 20:09:46)
标签:

育儿

父母的爱

家庭教育

思思

杂谈

分类: 评论天下

大一女生为何跪地哭闹要求母亲陪读

 

作者:吴永麟

 

 何女士17岁的女儿思思今年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录取。9月中旬,何女士带思思到学校报到。何女士为女儿办妥一切后,准备回家。女儿听说母亲要回家,一脸哀求的表情,缠着不让何女士走。后来干脆蹲在地上,哭着抱着何女士的腿让她留下陪读。(《海南特区报》9月25日)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思思,母亲送她来到学校,办妥一切后准备回家,她却跪地哭闹要求母亲留下陪读。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发笑,大一的学生了,是思想独立的时候,为何变得如同孩子一般,离开了母亲就哭闹?

据了解,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思思从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学习成绩很好。“她除了上学,就是贪玩,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高考考完后,她还与几岁的小孩跪在地上玩玻璃弹球”,思思的母亲说,“可能是老人家太惯着孙女了。”

 这则新闻发人深思,教育怎么了?怎么一个大一学生还是长不大的孩子?这是教育的问题,学生的成长,需要爱的养分,需要理性的家庭教育。

 从爱的角度上来说,思思的成长虽然有奶奶的爱,但是奶奶的爱是溺爱,这种爱缺乏理性的引导,只是让孩子在放任的环境中成长,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形成任性和依赖型的性格。又由于思思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父母的爱,其爱的养分是残缺不全的。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是孩子人格完善的重要部分,也是孩子独立成长的基本要素,对孩子来说,奶奶的爱是慈爱,许多孩子最怀念奶奶的慈爱,慈爱是培养孩子情感美的元素;父亲给孩子的爱是责任与勇敢,因为父亲为了家庭的生活负起责任,勇敢地面对生活,挑战人生,父爱是培养孩子责任与勇敢的元素;母亲给孩子的爱是直面生活的态度与爱的内涵,母亲为生活需做好家务,给孩子爱的关怀,指导孩子怎样生活,是孩子生活的楷模,是培养孩子生活独立能力的重要成分。思思的成长,由于处于只有奶奶的爱,缺乏父母的爱,造成家庭教育的营养不良,所以,思想的心理年龄还未长大,在心理上她还只是个孩子,对于母亲离开她,她自然哭闹!

 为此,笔者深思,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是首要的,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有那么多的家庭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由于孩子在成长中缺乏爱的元素,缺乏理性的教育引导,孩子的精神发育不良,甚至养成冷漠、自私、任性或自卑、孤癖、仇恨的性格,这造成了孩子成长的人格残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笔者呼吁更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多陪陪孩子,除了给孩子生活的物质外,还要给孩子精神与思想,培养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健康地成长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