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假日突发急病的急救办法

(2007-09-29 09:24:28)
标签:

健康/保健

脑血管病

心脏病

急性胰腺炎

酒精中毒

异物卡住嗓子

糖尿病

危险信号

急救

分类: 保健养生

节假日突发急病的急救办法 

国庆长假马上到了,这正是大家亲朋聚会、出行旅游的好时机。在此,整理了一些节日突发疾病的急救方法,绝不是大过节的给您心里添堵,只是提醒大家注意节日安全。最后,祝大家十一长假都能过得健康、快乐!

 

一、脑血管病

多数为中老年人。

发病原因:在节假日因过度操劳,情绪波动引发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症状为头疼加剧、流口水;有时半边脸发麻。

急救要领:遇到这种情况,家人可解开病人衣领,立刻服药。同时不要盲目移动病人,不能让病人头位过高,最好平卧,头偏向一侧,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病人额头上,以减少病人出血和降低颅内压,并立即送往医院。

 

二、心脏病

50%患者为中青年人,40%为老人。

发病原因:节假日熬夜玩乐、吸烟、饮酒过量,心脏负担加大。此外,过度兴奋、激动会导致心率加快,诱发心律紊乱、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甚至造成猝死。

急救要领:发病时会血压偏低,嘴唇发紫。此时不要轻易搬动病人,如有心脏病史要马上服药、送医院,同时可视情况给病人胸部按压。

 

三、急性胰腺炎

发病80%是中青年人,尤其是男性居多。

发病原因:节日期间,暴饮暴食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过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和饮酒,会引起胰腺水肿,发生急性胰腺炎。由于发病位置不确定,病人一般在餐后1-2小时内,出现剧烈而又持续的腹痛,并向左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等。

急救要领: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应该完全禁食,并急送医院。

 

四、酒精中毒

90%是中青年男性。

发病原因:节假日亲友相聚若不加节制地饮酒易引起酒精中毒。酒精中毒患者表现除恶心、呕吐外,其话多且言语不清、动作笨拙,颜面苍白、口唇微紫、体温下降,进入昏睡期。

急救要领:饮酒过量,导致狂躁症状,千万不能使用镇静剂,也不要用手指刺激咽部催吐,因为这样会使腹内压增高,导致肠内溶物逆流而引起急性胰腺炎。

 

五、异物卡住嗓子

长假门诊病人现象:60%是10岁以下儿童,40%为中青年人。

发病原因:节日期间孩子在跳、跑、嬉笑时吃零食更容易呛入气管。成年人边吃边聊易被鱼刺、细骨头卡住。

急救要领:一旦发生儿童异物呛入气管,首先让孩子不要哭闹,然后把孩子头朝下横抱,让上身低于臀部,再在背部用力拍击,帮助孩子把异物咳出。如异物仍不能吐出,应速送医院。如果被鱼刺、鸡骨卡住食管,应立即停止进食,异物卡在显眼处,可用镊子取出,如位置较深,应立即到医院处置。

 

六、糖尿病

多数为中老年人。

发病原因:节日期间,高脂肪食物吃得较多,糖尿病患者血糖很容易升高。一些患者没按时服药,漏服多了就会恶心、呕吐等。

急救要领:节假日控制进食和饮酒。另外,千万不要因节日期间饮食无度、饮酒增加而擅自改变药物的服用量,药量不当很容易引起低血糖。如果因漏服,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相关博文----------

吃不胖的锦囊妙计                          电脑前的身体保健攻略

为何糖尿病人多便秘?                      多事之秋话养生

熬夜族如何保持精力充沛                    酒肉穿肠过 疼痛在关节

能让你大吃一惊的健康误区                  美丽哀愁,缘自“痘”留

清晨四大“危险预兆”                      常看电脑多眨眼

腰椎间盘突出,可能“老少通吃”            饭后不该做的八件事

肝病防治十问                              秋季吃什么水果比较好

当心颈椎病“秋后算账”                    血压降到多少才算降压达标?

当好他的“护士” 避免健康“出轨”         敛气亦需养心,安神方能定魄

秋凉胃里需“暖和”                        中医谈免疫

小测试:你是易胖体质吗?                  测测自己的焦虑指数

秋冬最适用的蜂蜜减肥法                    牛奶啥时候喝最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