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了“外婆的澎湖湾”

知道上面图片中这块普通的花岗岩上刻的是什么吗?呵呵,很普通的一行字哦——“名歌手潘安邦外祖父住家”。想起什么了吗?是的,这就是经典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演唱者潘安邦深情歌唱的地方。如今,这里只是一条偏僻冷清的小巷,门上挂着的是“中英街一巷3号”的门牌,旁边是一家饮食店。在这一排平常得随处可见的木制房屋中,如果没有这块石头,没有导游的介绍,哪里会想到这就是我去澎湖之前日思夜念,发誓一定要去看的地方呢?

你我的记忆中肯定有着它的影子,在我们的儿时,这首歌伴随着我们长大,从牙牙学语到稚气未脱,从纯真少年到热血青年,再到将来……永远!我们也有过这样的外婆,我们也有过这样的童真,我们也有过这样的幻想……于是,曾经在校园的舞台上,枝影斑驳的林荫道中,装修豪华的KTV包厢里,或一人或群体,唱着这首歌,留恋着自己的清纯时光,感动着那深远悠长的关爱……
踏上澎湖县政府所在的马公岛,海涛天风似乎也变得温柔了许多,洁白的海浪层层叠叠涌起,多情地与柔软的沙滩絮语。我们登上岛时,将近下午4点,天色微灰,眼前景象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

推开门,穿过小小的厅堂,后面有一个小院子,院子外面就是“传说”中的澎湖湾了,靠海的就是一堵矮矮的土墙,整个建筑可能也就60多平方的样子。到了沙滩上,踩着松软的泥土,耳畔是轻柔的晚风,眼中是洁净蔚蓝的海水和那远望的海天一色,这时,我想我能体会潘安邦的那份眷恋和牵挂。咀嚼再三,人竟有些痴了!看着,听着,那份平和静谧,就是“外婆的澎湖湾”里唱的: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
回过神来,漫步沙滩,目游八方。咦,奇怪的是,你会发现地处亚热带的澎湖湾那么大的一整片沙滩,周遭竟然没有任何一棵椰子树,只有黑的岩石,灰黄的沙子,倒是有成片的仙人掌。我把这个疑惑向导游询问,才得知:仙人掌是占据澎湖几十年的日本人种的,为的是防空投部队;至于椰子树,可能是澎湖当地的地质条件不允许,再加上防戍海疆的需要而大肆砍伐的结果。突然想起歌词——“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原来,这动人心扉的歌声就是来自潘安邦的生活,来自他的心里,来自我们的记忆……

“潘安邦的故事,叶佳修的代表作,校园民歌运动的纪念碑,乡土情怀的音乐写真,童年生活的纯真回忆,影响一代人的不朽之作”。有人这样评论《外婆的澎湖湾》。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回来后没多久,有一天晚上,在无聊地转台中突然看到中央4套正在播介绍澎湖的片子,请的嘉宾就是潘安邦。他带着记者和电视机前的我以及广大观众畅游了马公岛,把大家带到了他外婆的澎湖湾,并给我们讲述了他和外婆的故事。
听着他娓娓的叙说,听着电视机里传来的熟悉的旋律,我突然感觉很幸运,因为对于这首歌,我不仅仅是听过、唱过……
附送歌词: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怀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
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踏着薄暮走向余辉/暖暖的澎湖湾
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原创文章,网友转载请注明出处,媒体转载请留言或联系本人获得授权,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