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柬埔寨吴哥窟亲子旅游育儿 |
分类: 游记 |
浮光掠影柬埔寨 (二)
走马观花吴哥窟
从金边到暹粒有三种交通方式可以选择:飞机、轮船和汽车。坐飞机最快,40分钟就到了,其它两种更慢一些,需要好几个小时,但据说可以看到更多风景。因我们要从金边开车去西哈努克,去暹粒这一程,暂且图省事儿,干脆坐飞机了。
我们在暹粒的时间是一个下午、两个整天、一个上午,事前旅行社经理说这个时间足够充裕了,事后发现根本不够。若想真正体验、享受暹粒,最好踏踏实实住上一个星期。对这次蜻蜓点水般的探访,按照我老公的总结,那就是“走马观花”了。
虽然事先做了一些功课,Hyam夫妇俩人也给我们一些指点,但真到了吴哥窟,面对浩瀚的建筑群,还是有些不知道从何下手。加上我们对印度教和佛教几乎一无所知,临时抱佛脚恶补都来不及,堪比刘姥姥进大观园。老公对着吴哥窟的地图研究了又研究,随行随改,最后我们执行的安排如下:
*
*
*
*
这个行程基本囊括了最著名的几个景点,带着孩子走也不算累。不过,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天晚上我就遭遇食物中毒,最终错过了小吴哥和比粒寺的日落,留下遗憾。但这毕竟只是一次“初探”,我们都说,以后再找机会专门来看吴哥窟,而且事先把功课做足,多了解一些历史宗教文化背景,免得盲人摸象一般,只看个热闹。
在网上看到在暹粒租车比较费心思,需要货比三家,铆足劲儿砍价,不然会挨宰。我们还算幸运,在下榻的酒店咨询了前台的姑娘,她立刻帮我们叫来一辆突突车,司机是一个黑黑瘦瘦的当地帅哥,名字叫马里(Maly),一天的车费是15美元,半天是10美元,去最远的女王宫那天,要25美元。这样的开价几乎没有水分,我们也没砍价,抬脚上车去也!
马里的确是一个能干可靠又体贴可亲的司机,三天下来,两个孩子都爱上他,分手时恋恋不舍。
要把吴哥窟写好,需要厚厚的一本书。即便仅仅写我们去过的这几个寺庙,也需要起码一本小册子。时间和篇幅所限,这篇博文干脆先不写什么了,发几张照片吧。我所能做的浅薄说明文字会收进《小巫旅游蜜语》里,朋友们如果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搜罗相关信息。
提起照片,则还有遗憾:去年感恩节,老公送给我一样珍贵的礼物——从一名英国摄影师手里买下的佳能EOS 5D,我曾经带它拍摄金山岭。一般来说,用过专业相机之后,基本上就恨不得扔掉手上任何非专业的机子了。这次去柬埔寨之前,老公说带上5D吧,但我嫌它太沉太占地方,而且需要时时小心看管,麻烦多多,不如已经用惯了手的小G7方便,就把炮筒留在北京了。这一程其他地方都没感到后悔,就是在吴哥窟的时候,感到只有5D这样水准的相机,才能反映这片人类文明奇葩的真实面目。
说到拍照,这里不禁想啰嗦一件事。此次柬埔寨之行,恰逢春节期间,华人游客如云。好多人喜欢站在景点前留影,而我则属于那种喜欢给景色单独照相的人。在女王宫那天,游人最多,而女王宫又偏偏是最狭小的一处景点,大家摩肩接踵,要取个没有人的景,十分困难。我所有的女王宫照片都有些缺陷,原因在于需要避开别人的脑袋和手臂。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成团的游客排着队站在精美的门框那里一一留影,实在令人难以接受。那天又赶上我身体不舒服,腹痛如绞,体弱无力,兼之气温炎热,自然耐心也不多。在一处门框那里,我等了好几个讲粤语的游客之后,实在等不下去了,只好打断他们:“抱歉!让我先给这扇门单独拍照好不好?你们全体人员一一合影完,也要到吃午饭的时间了!”我用5秒钟拍照完后,转身看到还有更谦和的欧洲游客也在等。他们要是不好意思打断这些粤语游客,那真是要等肚子饿瘪了再说了。
一些寺庙里都有由地雷受害者组成的柬埔寨民乐队,一边演出,一边兜售他们的专辑光盘,10美元一张。老公是世界各地民族音乐的专家,以前还会弹扬琴,对这种场合总是很感兴趣,我们遇到就会听一会儿,再买一张盘。女王宫里的那支乐队最好听,有一些嘎美兰的风格,我们坐在那里听了好久,老公还绕着乐队一一审视他们的乐器。
探访吴哥窟,对大人孩子都是件体力活儿。我们在那里很少看到孩子,大概因为年龄小的孩子毕竟对这些古迹不感兴趣。我们家的两个孩子,多亏有了这么多年爬山锻炼的积累,脚力充足,他们对那些需要攀爬的寺庙更感兴趣,窜上跳下,东钻西爬,不亦乐乎。相比之下,好多成年游客的体力和攀爬能力都比不上他们。儿子已经到了可以欣赏古代历史文化的年纪,每到一处,会找到说明文字阅读一番。女儿还只是要“好玩儿”,到了第三天就不大耐烦了,趁着我身体虚弱需要回宾馆休息,她也跟着回去了,留下那爷俩去小吴哥和看日落。
儿子回来后告诉我,小吴哥是最精彩的,尤其是壁雕,他逮着机会用我的相机,噼里啪啦拍了100多张照片。回京后,中文作业的作文也重点写了小吴哥,说他“感到很震撼”。
这一程,我们一共拍了500多张照片,这里只能贴来几张。
孩子们说,圣剑寺就是endless chambers——没完没了的密室。
吴哥王城入口处两侧各有一排战士手持那伽蛇身,儿子在作文里写“还以为他们在拔河呢”。
老公发现只剩下半个脑袋的头像,叫我过去拍照,一只小鸟掠过上空。这里的神像令我忆起雪莱的诗Ozymandias。
塔布隆寺里,高大的榕树与寺庙难解难分。“古墓丽影”(The Tomb Raider)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女王宫里有无数这样精美的雕刻。
这就是遍行柬埔寨的Tuk Tuk(突突车)和我们的帅哥车夫马里。他知道我食物中毒之后,特地带我们去了一家他认为可靠的餐厅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