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师生涯”5
“多动症”与“健忘症”
小学生易得“多动症”与“健忘症”。
“多动症”就是上课时手脚没地方放,于是就做小动作,该安静时不安静,该集中注意力时心思撒野;“健忘症”表现在该做的事经常忘了做,丢三拉四的,比如说回家作业没完成。
老师讨厌学生的“两症”,可老师自己也会患“两症”。要是老师患上了这“两症”,那危害要比学生严重得多,也危险得多。
我有过患“两症”的经历,至今想起,仍然汗颜。
教四年级的时候,有个学生叫苏法根,坐在中间一组的最前排,正好对着讲台,教室狭小,讲台与他的课桌紧挨着。那天我上语文课,领着学生朗读课文,大家都直着嗓子喊,只有苏法根的嘴巴基本上没张开,他将左手撑住左脸,右手的两个手指按住脖子的喉结部位,上下滑动,朗读课文时想张嘴也张不开了。
我走过去,在苏法根头上轻轻碰了一下,以示提醒,然后继续领读。教室里书声朗朗,苏法根的手放下了,张开了嘴巴。我回到讲台,分析课文中心思想,发现苏法根又恢复到原状,而且在滑动喉结时弄出了“咕咕”的声响。奇怪,今天他迷上喉结了!我随手拿起桌上的鸡毛掸子,将竹柄的那一头朝向苏法根脖子,点了一下,同时甩去一个严厉的眼神,以示警告。苏法根又回到正常状态,继续上课。大约五分钟后,苏法根又在滑动喉结,弄出了“咕咕”的响声。我火从心起,又拿起鸡毛掸子,瞄准他的喉结部位顶了一下。苏法根的手放下了,眼泪也落下了。我严肃地批评了他,同时警告他集中精力上好下半节课。
在下半节课里,苏法根流了好长时间眼泪,后来停止了哭泣,出现了新情况,喉咙里自动发出“咕咕”的声响,就象刚才滑动喉结时的声响。我突然想到了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学校里一位老师,在一个月前因上课时扯了不听话学生的耳朵,结果造成耳朵软组织挫伤,后来这位老师受到严厉警告,向学生家长赔礼道歉,还赔付了二百多块医药费。我担心刚才会不会出手太重,也将苏法根的什么组织弄坏了?
越想越怕,下半节课是没有心思再上了。我悄悄观察苏法根,见他表情漠然,喉结部位在微微地一跳一跳,跳一下就发出“咕”的一声响,声音虽然很轻,可是刺我心窝。我终于耐不住了,将苏法根叫出教室了解情况。
“你的喉咙怎么回事?”我问。
“没什么。”他答。
“你喉咙里为什么发出咕咕的声音?”
“我也不知道,它自己响出来的,我控制不住。”
“疼吗?”我指着他喉结部位问,“这里有什么不舒服吗?”
苏法根摇头。我再重问一遍核实,他还是摇头。我的心终于放下,看来是一场虚惊。于是,我又板起了脸,重新摆出老师的威严,批评他刚才上课不集中精力,要求他以后改掉坏习惯,好好上课
接下来的几分钟,我感觉到了浑身轻松,庆幸自己刚才没弄出大的问题。好在虚惊一场啊,要是真弄出大问题,就坏事啦!我暗暗告诫自己:动手动脚的“多动症”毛病得改改了。
班里有位叫潘海忠的同学,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很可爱,脑子也挺灵活的,可有一个缺点一直改不掉,就是上课爱做小动作,是典型的“多动症”。
那天也是我上语文课。我看见潘海忠不时地往课桌放书包的位置里瞧,两只手也放在下面,在忙着什么。他又在做小动作了。
“潘海忠!”我突然叫了一声。他吓了一跳,抬头张望,没发现什么异常,只看到我严肃的脸,于是坐端正了听课。过了不多一会,潘海忠又在忙他的私活了,我再次警告:
“潘海忠,坐好了!”
潘海忠坐端正了大约十分钟,又偷偷干私活了。这下我控制不住情绪了,在他的课桌上突然拍了一下,桌子震动,潘海忠一惊,立即从桌子里掉出了三只纸鹤。我拿起纸鹤责问:
“你这是干什么?”潘海忠不答,有一位同学举手,说潘海忠下课时跟他说好了,用十只纸鹤换他一把削笔刀。
真是个顽皮的学生!不给他点措施,看来他是真的改不掉做小动作的坏毛病了。
“将手举起来,一直举着,没有我允许,不许放下来!”我灵机一动使出了这一招,以此教训教训他。潘海忠举起了右手。
继续上课,我将课文的体裁结构边分析边在黑板上写出提纲。时间过得很快,快到下课时,我开始布置作业,当我转身看学生时,发现潘海忠举着手要发言。
“潘海忠,什么事?”
他看着我,没反应。我又问:
“有什么事?快说吧。”
潘海忠瞪着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很迷惑的样子,还是没说话。
“不说话你举手干什么?”我又火了。
潘海忠的眼泪唰的一下流了下来,好象受了委屈。
“说呀!什么事?”我大声说。
有同学举手发言:“老师,是你叫潘海忠将手举着的。”
我怎么将这事给忘了?原来是我委屈了他!
“放下吧。以后上课不能做小动作了,听到吗?”我不露声色,严厉地说。
潘海忠点头、擦泪。
因为我的“健忘症”,有一次还差点弄出人命。
那天放晚学时,我将三位没完成昨天回家作业的学生留下来补作业。一个小时后,我去教室查看,结果有一位叫林军的同学在教室里玩,还没补作业,气坏我了。林军同学回家作业经常不完成,得给点颜色罚罚他。我让其它两位同学补完作业回去,让林军继续补作业,警告他没有我的通知不能回家。
我回到办公室批课堂作业,然后和同事说了会闲话,还把当天的报纸翻阅了一遍,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回家了。
晚上七点多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屋外有人敲门,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叫我。打开门,看见外面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个女的哭着说,她儿子到现在还没有回家,他们已经找过好几个地方了,打听了几个亲戚和几个同学,都说不知道,他们担心儿子在路上出啥事了。
女人淌着眼泪,说得急急巴巴。我忙问他儿子叫什么,她说叫林军。
林军!我的脑袋嗡的一下,浑身出了汗。坏了,我将林军忘了,他现在还在教室吗?会出事吗?
越想越害怕,我们一路飞奔,赶到学校,远远看见教室里亮着灯。林军一个人在玩乒乓球,他母亲冲进教室,打了林军一巴掌,边哭边骂,责问儿子为何不回家。我羞愧难当,无言以对。林军看我在场,也不如实回答。
林军的母亲擦干了泪,领着林军回去,我连声说对不起。虽然我当时没有勇气向家长坦白自己的过失,我说的“对不起”是含混不清的,但我是真诚和痛心的。看着他们走进夜幕里,我悔恨交加,心如刀绞……
已经过去多少年了,我对曾经患过的“多动症”和“健忘症”仍念念不忘,每当想起,就羞愧与心悸。
——做教师,难免会遇到心烦、心恼甚至心怒的事,千万别患上“多动症”。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关键是一念之间的取舍。应采取说服引导的方法,动手脚难免出事、出大事。
——为人师表者,其它事可以忘,学生的事不能忘,这是本职和本责之所在。
这样浅显的道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我只是因为经历了“多动症”与“健忘症”带来的多次惊吓,才使我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更强烈的警醒。这样的道理不仅适用于教师,对于所有行业、所有的人,都具有借鉴作用和警醒意义。
2007-9-17
点击阅读“我的教师生涯”系列篇目(添加中...)
点击阅读“我的教师生涯”系列篇目(添加中...)
之一:《第一天上课吃了“下马威”》
之二:《学费风波》
之三:《青春期尴尬》
之四:《与雷锋相伴的日子》
之五:“多动症”与“健忘症”
之六:《火车开进了毛豆地里》
之七:《心中的三尺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