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摩根斯坦利高盛次按债主权基金中国投新政投淡马锡花旗投资汉理杂谈 |
眼看2007年圣诞节在望,人们都从感恩节之后,开始进行“圣诞购物”。
上周,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纷纷发表今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除高盛之外,几乎其他主要的华尔街投行第三季度出现大幅度亏损。像花旗、美林的CEO都在上月纷纷引咎(或被迫)辞职,而接踵而至的,是UBS、摩根斯坦利等。
由于难以预测的2007年次按债危机,在华尔街刮起了从未所有的“飓风”,让不少一流的华尔街投行,一下子被卷进漩涡中去。
先是人事更动,紧接着是不断有注资消息传来:从花旗、贝尔斯登、摩根斯坦利、瑞银、美林等,纷纷宣布引进新的投资人,以充实自己的本金和实力。有意思的是,此次出几十亿美金的投资人,无一不是主权基金背景,而又无一不是亚太、中东(而非欧美)的资金。
从中东的石油热钱、到中国巨大贸易顺差产生的SIC(中国投)、到新加坡的淡马锡和新政投(GIC),通过投资(购买可换股债券/单位),大都变为华尔街著名投行的前三位股东。
从投资角度来看,上述交易有下列几大共同之处:
一,
在华尔街资产低位(即次按债危机高涨之时),以较低价进入;
二,
购买可换股单位,在转股之前有年利可图;转股有一区间“范围”;
三, 投资均低于总股本10%,且承诺不参与被投资公司的管理;
四,
被投资的公司,均为华尔街一流投资银行,且在此次次按债上栽了不小跟头;
无论是对于这些华尔街投行、还是开出几十亿美元支票的主权基金,2007年圣诞节,注定是个难忘的时候;
礼物之大,前所未有;这些礼物对双方,是否是物超所值,是否价廉物美,only
time can tell! 时间会解答谜底!
但是,比起今年五月SIC投资黑石集团IPO,低进、高出,比起高进、高出,风险总会小不少。
2007年次按债,给亚洲、中东国家主权基金,一个施展拳脚(或展露头角)的世界级舞台!
前一篇:红杉资本创立的故事
后一篇:一流商学院和创业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