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评金钟

(2009-07-04 12:32:07)
标签:

杂谈

  金钟奖大赛正在如火如荼的举行,参加完沈阳赛区的评委工作,让我感触颇深。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些对我的各种评论,那就谢谢各位三老四少,给我个一吐为快的机会。

 

  首先,一个歌手要想赢得比赛,就要具备很多的东西:唱功 选对作品 选对服装 严格的把握好台风 自信 与观众的交流,这些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多需要日积月累的东西,比如:作词 作曲 懂多少和声 会什么乐器 听过多少不同类型的音乐 在各种不同的场所有过多少演出和录音的经验 对比赛宗旨的判断 对评委音乐价值取向的判断 还有外型 舞蹈,还有最重要的台缘和一些运气等等…………

  以上所罗列的也不一定够,总之,这些方面占得越多,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成功的歌手和音乐人,到头来拼的还是综合素质和底蕴,原因也就在这里。

  而这次沈阳赛区的选手们让我看到的,占到以上多点的,几乎没有。首先,就没有一个唱歌特别霸气的,我们几个评委所期待的“眼前一亮”,根本没出现过。还有,即使是流行时尚的热歌劲舞也很不到位,居然有几个非常年轻的小姑娘,跳起了“老年Disco”一样的舞蹈。再有,不见得每个人都需要跳舞,但是,应该伴随着不同曲风的音乐,在唱歌时有些肢体律动的动作。一些歌手伴着各类时尚的曲风,纷纷采取了“雕塑派”的唱法,说实话,他们真的还没到“雕塑派”的火候。(不要解释说因为紧张,歌手不可能向所有的人解释)

  所以,我想给那些即将参赛的歌手们一个建议:不妨看看上面说的,自己到底占了几样。

 

  我经常说到一个问题:在我们汉语中,音乐的“乐”和娱乐的“乐”是一个字。正是对这个字理解的偏差,影响了我们很多人对音乐和艺术的审美观。音乐是有尊严的,而娱乐就不一定了。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音乐奖项,金钟奖能够把评判音乐的舞台,放到大众面前,让更多的人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神圣,重新审视自己对艺术的评判标准…………

此举在全民娱乐化的今天,更加显得弥足的珍贵。这真的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为金钟鼓掌!

 

  退赛,成了这次沈阳赛区的最大焦点。其实,说到关键,这并不是几个退赛选手的问题(请关注相关报道,这里我就不多说了),而是中国音乐教育(至少是流行音乐领域)出了问题。

  首先,我认为流行音乐本身就根本不适合用学院式的方式来学习。引领中国流行音乐的歌手音乐人大腕和老师们,有哪个是从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毕业的?特别是我周围的很多中国流行音乐的领军人物,都是靠自己多年的摸爬滚打而成才的。

  再有,各个学院“流行音乐系”到底能教什么?什么人教?有何参考?能不能走对路?等等,这都是问题。特别是这次沈阳赛区,有很多选手都是来自音乐学院的“流行音乐系”,(我也去过那些学校,对他们绝不陌生)真的说实话,普通人绝对不相信他们是专门学这个的大学生!我也纳闷:他们都学了些什么?

  还有,从“千篇一律万人一声”的民族唱法当中,有识之士应该看到很多的问题。不要再把距离百姓最近的流行(或叫通俗)唱法再糟蹋了。写到这,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著名的演员去表演系讲课,他问学生们:“你们觉得什么是演戏?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生们给出了很多答案,他都摇头。后来,他给出了答案,只有三个字:“说人话!”

演戏要“说人话”,唱歌也一样。

 

 

作为音协的会员和一位从业多年的老游击队员,坐在评委席上,我有很多的责任。

 

操着浓重东北口音的英语和观众打招呼

根本就不准的英语发音

从头到尾像木头一样的演唱

男孩子化着彩色眼影,在台上搔首弄姿

故意把自己港台化

大老爷们娘娘腔

毫无组合意义的组合

借网络人气也想在这个舞台上捞一把

老掉牙的歌和唱法

老年迪斯科

卡拉OK……………………………………………………………..

 

我最起码的责任,就是把他们挡在决赛的门外。不是我挑剔和刻薄,因为这是金钟奖,是国家政府级大奖,是选优秀音乐人才的地方,这里不需要“芙蓉姐姐”。如果,这是一个娱乐节目,或者其他的选秀节目,我一定把所有人夸得能冒出鼻涕泡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9年06月04日
后一篇:金钟龙门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