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于歌唱中的气息最美的解释

(2012-04-09 16:54:04)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学案例随笔感悟工作

——思考如何在歌唱中更好地运用气息

文/飞舞

 

气息,简单,一呼一吸,无意识的每日每时每刻每秒都在进行中。对于歌唱中的气息最美的解释

 

但是,也是最难的,因为当你想掌控它的时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而在歌唱中,最难的就是关于气息的问题。教学中,最难的,也是教会学生如何懂得气息的运用。

 

如果用横隔膜的扩张啊收缩等之类的词语告诉他们,未免显得太专业,而且不能通俗易懂,学生没兴趣。如果用深呼吸、闻花香、数葫芦、念数字等来训练气息,气息是可以训练出来,但是,如何在歌唱中运用,甚至于自如的运用,又成了一大难题。

 

尽管我一向在歌唱方面极其的自信,但是难免还是有很多歌曲中的气息我不能把握好,这个很正常,磨炼过几次就好了。但是,即便如此,依然有些难度很大的专业上的歌曲我把握不了,我也还需要磨练,呵呵!倒是流行歌曲,因为自己喜欢,多年来自己潜心研究,所以,很多歌曲都是信手拈来,但也有很多歌不愿唱,要么就是我认为太简单我不屑于唱,要么就是不适合我的歌我都不唱。

 

在流行歌曲的领域里面,尤其喜欢韩红、林忆莲、那英、许如芸的歌。她们的很多歌都是我拿手的曲目,譬如韩红的《那片海》、《青藏高原》、《天亮了》、《天路》;譬如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听说爱情回来过》、《当爱已成往事》、《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譬如那英的《不管有多苦》、《心酸的浪漫》、《征服》;譬如许如芸的《如果云之道》、《突然想爱你》、《我依然爱你》、《美梦成真》等等等等,都是我钟爱的歌曲。当然,也有彭羚的《囚鸟》、《天生温柔》、《眼睛湿湿的》,我特别喜欢。喜欢听也喜欢唱,喜欢唱必然是因为我能把握,而且在这些歌曲中的气息我也能运用自如,又能唱出自己的情感,所以,格外的钟爱。每次唱歌我都会倾情投入,那个时候的我感觉自己与现实完全脱离,灵魂已然在云端飞翔。

 

哦,还有一首朱哲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是我每次去卡拉OK必唱的一首歌,而且是压轴的。因为像这样的歌曲每每唱的时候太过投入,所以,演唱以后,我就唱不了其他的歌。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我是太过用力了,以致于耗劲太多太伤神。倒是上面的那些歌,因为以情带声把握的恰到好处,倒显得游刃有余。

 

可是,即使我自己很善于运用气息,但是,我依旧不能很好的教会学生在歌唱中很好的去理解气息,甚至于把握气息。我的困惑纠缠着我,让我有种说不出来的苦闷。那是一种隐隐在心底作怪的折磨。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上天又一次的帮助我,我听到了一个关于气息的最美的解释:

 

唱歌时,想象自己是棵大树。大树的树根怎么样?很大很结实,也很扎实,牢牢抓住大地,它的根系特别的发达。这是一种想象,也可以想象成,大轮船靠岸,那个抛下的锚,牢牢地牵引住船只不让漂走。这是一种解释。

 

第二种诠释是,像手中的风筝,飞得越高越好,尤其是唱高音的时候,就想象自己是风筝,无论飞向哪儿,飞得越高越好。这样唱出来的高音,轻声,空灵,飘渺,有灵动感。

 

我的理解是,唱低音的时候可以想象自己是大树,唱高音的时候,可以想象自己是风筝是飞着的羽毛是自由飘散的蒲公英都可以。

其实,与其说这是一种想象,不如说这是一种理念。通过这样的一种借位想法,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或者做到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用理念来引领自己做到自己想做到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个如何思考的问题。想法决定一切。也可以说,用意念来唱歌,这个意念其实也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我曾听王铁龙老师作过一个关于合唱中四声部的比喻,就是男低声部是地基,女高声部是房子的轮廓,有了这些,毛坯就出来了。然后当女低和男高出来的时候,其实就是房子的内部装饰,也即精装修。这个比喻用房子来隐喻,很恰当。仔细想想,其实除了音准的问题之外,也是讲究气息的问题。

 

也听过其他指挥这样说过,女高是蓝天白云,男低是广袤的大地,女低是微风,男高是蓝天白云下的朵朵偶尔飘过的白云。

 

呵呵,不管如何的解释,都跟气息脱离不了关系。

 

气息,一呼一吸,其实是最简单的事。因为我们每日都在不间断的做着的事,因为这样的一呼一吸,我们的生命得以存活着。但是,最简单的事也是最难的事,因为如何将气息运用到极致,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歌唱中。真是应了那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已是不简单。

[通知] 亲爱的新浪博友:
2012-04-10 10:53
您的博文对于歌唱中的气息最美的解释被推荐到育儿博客,并且您博客页面设置中会拥有一个“推荐博文”模块,可将此放在个人首页,展示被推荐过的博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