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原创摄影衣香云居旅游 |
分类: 建筑摄影 |
索菲亚教堂掠影(上)
摄影/衣香云居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关于这座教堂的历史,我们并不陌生。记得曾有一段时间,每当公共汽车通过索菲亚教堂的时候,乘务员就会不断地介绍:圣·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同年,在随军教堂基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结构教堂。4年以后,人们又在木墙外部砌一层砖墙,从而形成砖木结构式教堂。
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亚教堂第二次重建,历时9年,于1932年11月24日落成,建成后的圣·索菲亚教堂深受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影响,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教堂通高53.3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
经过1997年对圣·索菲亚教堂、教堂广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后的这个地区,已经是城市的旅游景点。
圣·索菲亚教堂是我国幸存不多的拜占庭风格建筑。
坐落在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上的圣·索菲亚教堂,是随着东正教传入中国而建立起来的。东正教是基督教教派之一,俄罗斯东正教在中国的活动始于17世纪中叶,首先在俄国远东地区广泛传播,之后,逐渐进入中国内地。
圣·索菲亚教堂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也是建筑艺术和宗教艺术的典范。“索菲亚”意为“神灵的智慧”,以此为教堂命名,是供奉智慧之神的意思。教堂采用了大穹顶覆盖之下的集中式与拱券结构相结合的建筑形式,很好地将教堂平面设计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砌成。中央主体建筑上冠以巨的洋葱头穹顶,四翼建有大小不同的帐蓬顶。“洋葱头穹顶”和“帐蓬顶”是公认的俄罗斯建筑的重要标志。因此,这座精美的拜占庭建筑,在发展中已经带有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人文习俗和环境特征。
1997年6月,圣·索菲亚教堂修复后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文字来源于网络)
请欣赏哈尔滨系列之相关文章:
4、【哈尔滨行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