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堂主求译契丹小字金牌之译解

标签:
珍稀堂主求译契丹小字金牌译解 |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











前些天,珍稀堂主网友发来一批契丹大小字金牌,求我翻译。因本人身体一直欠佳,所以拖至今天,才将其中所有契丹小字金牌翻译完结。今特将译文上传至博客乞各博友检验赐教。
珍稀堂主契丹小字金牌共5种12面
1、契丹小字“大同府”金牌;(见图1、)
注解:辽大同府即今山西省大同市。秦时称平城县,北齐为恒州治,唐为云州及云中县治。大同之名来自隋开皇年间(581-600)为防御突厥进攻,在大同川即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北所建大同城。唐乾符五年(878)沙陀人(我国古代部族名。西突厥别部)内徙,大同遂侨置于今大同地面,意为“天下大同”,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公元936年11月,后唐大将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区)地区割让给契丹,契丹支持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历史上第一个儿皇帝)。从此,云州(大同)被划归辽地。辽兴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将云州升为西京大同府。大同府自此诞生。此金牌应是西京大同府机构成员通行腰牌。
2、契丹小字“普你将军”金牌;(见图2、)
注解:“普你将军”是辽代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玉田韩氏韩知古之孙,韩匡嗣第五子韩德威。“普你”是他契丹名的“字”。韩德威,字可畏,韩匡嗣第五子,契丹名“普你•德韩。”生于会同五年(942年),卒于统和十四年(996年)。有《韩德威墓志铭》出土,《辽史》中有《韩德威传》,并有多处关于韩德威功绩的记载。德威于景宗保宁初年自燕台出仕,先任西头供奉官、骁骑尉,因其武功高强,谋略过人,授右羽林军将军、检校司徒。
保宁九年(977年),提升为皇城使、彰武军节度使。保宁十一年(978年),由于“莅事有能声,检身由直道”,被“擢居亲近之用”,“赐功臣四字”。未几,“封开国候,增食邑,赐功臣两字。”加赐为“推诚忠亮竭节功臣。”乾亨元年(979年)加封检校太师,进封开国公。乾亨四年(982年)授云麾将军,任西南面五押(押领五部落)招讨大将军。任职期间,征党项,袭河东,讨河湟,战长城,使西夏,败杨业,战无不胜,声威赫赫,被辽圣宗称为“为将为相之材”。
特别是在“雍熙北伐”战争中,韩德威先是及时促成辽与西夏缔结外交关系,关键时刻免去了辽国两面受敌之忧(见《西夏书事》)。后在山西战场,韩德威率军击败号称“杨无敌”的北宋名将杨业,大灭宋军威风,从此声震大辽朝野。统和十一年(993年)授起复冠军大将军、右金吾卫上将军。统和十四年(996年),病逝于天德部署内,终年55岁。此金牌应是韩德威身份符牌。
3、契丹小字“秦王府牌”金牌;(见图3、)
牌文的“秦王”,指的是辽代顶顶大名的人物韩匡嗣。他自景宗开始使韩家逐渐进入辽统治核心,成为契丹皇族、后族之外第三大家族,而且屹立百年而不衰。诚为中国家族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秦王府”位于南京。系乾亨元年(979年)十月乙丑,燕王韩匤嗣为都统率南伐“满城”大败,十二月乙卯,燕王韩匡嗣被遥授晋昌军节度使,降封秦王后所建。此金牌应是“秦王府”上下人等出入王府的通行腰牌。
4、契丹小字“留守将军”金牌;(见图4、)
“留守”系辽朝在“五京”设立的独挡一面的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现今的大军区司令。此牌文的“留守将军”指的是韩匡嗣。保宁(969年)初,景宗即位,韩匡嗣即被任为“上京留守”。保宁中,封燕王,改任“南京留守”。此牌应是韩匡嗣身份金牌之一。
5、契丹小字“秦王中书令”金牌。(见图5、)
此牌系秦王韩匡嗣于乾亨四年(982年)12月8日死后,统和三年七月丁卯,朝廷赠尚父秦王韩匡嗣中书令时所铸祭祀金牌。笔者有博文《辽契丹小字“秦王中书令”祭祀符牌译考》,请参阅。
以上五牌都和辽秦王韩匡嗣有关,应系一坑出土。都应是祭祀秦王韩匡嗣受赠“中书令”时所铸。牌文表明一直和韩匡嗣住在一起的是五儿子韩德威。统和三年七月,韩德威应在山西大同府任职或居住。这些,都对补史纠史有所裨益。
七十五龄叟、泉痴山人裴元博2019.9.1于京东沉疴康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