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841
  • 关注人气:35,6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剖析希特勒兵败根源

(2016-09-10 11:00:36)
标签:

杂谈

希特勒上台前如何一步步排除异己,而他的夺权又是否得到德国军方内部支持?希特勒大胆激进的军事战略及残暴战术并非得到德军将领的信服,然而暗杀希特勒的行动为何失败?甚至德将领1940年试图发动兵变,结果功亏一篑。历史一般由战胜者所书写,并尽量忽略战败者的声音。但《战败者的观点》作者采取了战败者的视角,从德国将领的角度,追溯德国在一战后的建军过程、军事力量的再崛起,以及如何走向战争,如何最终失败的过程。

​剖析希特勒兵败根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其中疑云密布,充斥各种解释和看法。此类研究绝大多数来源于战胜方的揣测及粉饰。英国军事思想家李德哈特于一战后退伍,投身军事战略及史学研究。二战结束后,他与德军俘虏多次交流,收集大量一手证词,进行交叉对比,并辅以文献资料,极大程度还原了历史真相。

德国军队二战血洗欧洲大陆,其速度之快,连拿破仑也难望其项背。所向披靡背后,是希特勒的惊人直觉和天资,抑或军队装甲化的必然结果,还是另有巧合?正如作者在文中开辟的新观点,“德军将领尽管意见浅薄,但多数人对于事实的精准度却非常在意。”这与中国的“差不多”文化极为不同,“在谈及军事问题时,德国将领要比其他人更为客观”。

这正是本书的独特之处。作者笔下的希特勒,是藉由德军将领之眼而折射出的拿破仑、马基维里和穆罕默德的综合体。这样的关系,又有多少会影响到二战德国的兴衰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