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记四:西关小姐出阁,小巷里的腊味和猪脚姜

标签:
西关小姐骑楼腊味猪脚姜美食木麻黄 |
分类: 食在广州 |
挂在天线上的腊肉被冬日的暖阳晾晒着,投下斜斜的倒影在绿簇繁花上。
最后一位西关小姐,安静地走在繁华的十甫路上,平安大戏院的招牌熠熠闪光。街上人流熙攘,她很快就孤独地淹没在充满时代感的人潮里。两旁的骑楼依然热闹。骑楼底层前部是柱廊,后部为店铺。每幢骑楼彼此间连绵不断,形成柱廊。一幢幢的骑楼商铺建筑物连起来,就是一条半室内的长廊了。我们一会走出长廊,走到大街上,一会又走到长廊里,长廊能为行人商户遮阳避雨,被喻为风雨廊,非常方便。
挂在天线上的腊肉被冬日的暖阳晾晒着,投下斜斜的倒影在绿簇繁花上。
最后一位西关小姐,安静地走在繁华的十甫路上,平安大戏院的招牌熠熠闪光。街上人流熙攘,她很快就孤独地淹没在充满时代感的人潮里。两旁的骑楼依然热闹。骑楼底层前部是柱廊,后部为店铺。每幢骑楼彼此间连绵不断,形成柱廊。一幢幢的骑楼商铺建筑物连起来,就是一条半室内的长廊了。我们一会走出长廊,走到大街上,一会又走到长廊里,长廊能为行人商户遮阳避雨,被喻为风雨廊,非常方便。
最后一位西关小姐,已经满头白发。她走进老街去了。
旧日的西关,有曲折幽长的巷陌。水磨青砖铺就的一条条窄窄的老街,庭院深深,粉墙青瓦,高墙内的绿簇繁花探了出来;依稀间,还可以看见乌光可鉴的木趟栊、瑰丽流彩的满洲窗、古色斑驳的铜锁、袅袅的香火、迂回的走廊,还有满庭的月季香。
今日的西关小巷里,依然有着旧日西关的风华,精致而优雅的闲适生活。广式家制腊味就挂在半空,猪脚姜的香味满街飘香。
街口开来很多豪华大车,原来是后现代的西关小姐出阁的大喜日子。西关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在大红的喜伞映照下,走进了西关小巷里去。
最后一位西关大少,是张国荣那样的,长着古典的脸。但我相信,今日的西关小姐和少爷,已经和街头上熙攘的后现代们没什么差别了。
我们走进去,沿着石板路溜达,然后坐下来,吃了一碗猪脚姜。一边吃,一边怀想着一湾荔水,十里荷花的风情。
老广州人爱说‘西关小姐,东山少爷’:西关一带富商巨贾家里多的是粉嫩的小姐,东山仕宦人家少不了的也是倜傥的少爷,标志的尽是清末民初那股流金的贵族文化。文化的贵族最容易滑成斗富的霸族:古今中外精致的贵族文化都靠颓废的元素支撑,华丽于是透沧桑。红遍东西的武打巨星财大气俗,沾的是东山的霸道;漂漂亮亮的贵气明星也不少,少的是那一点颓废的清气。张国荣心存粉黛的灵感、胸怀孽子的孤愤,恰是艺人养命的sensitivity。小思说他捧着白先勇的《树犹如此》躲在角落里一口气读完;董建平说他喜欢水墨画,最后一次在她的画廊买了雕塑家费明杰的《桂花》系列:西关大屋里的桂树还剩几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