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迪拜河。河上的船只仿佛更多,更繁忙了。
迪拜,昔日的一个小渔村,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奢华都市。
02年,我曾经来到这里,那是第一次感受沙漠城市40多度的暴晒。
这次,我选择在冬天过来,没有了阿联酋惯有的酷热,早晨的空气,透着舒爽的凉意。
曾经空旷的河岸,不知道什么时候立起了这个摩天轮游乐场。
摩天轮并不吸引我,而我更喜欢它后面的朵朵祥云。
游船上的现代化仪器。
河边散步的阿联酋老伯。
半只船。
绿莹莹的水,蓝汪汪的天,我已经忘记了我是置身在白茫茫的沙漠附近。
说它是河,其实河水的味道是咸的,因为这是从旁边的阿拉伯海引进迪拜市的一条河。
河水将城市一分两段,河对岸最高的大楼是电讯大厦。
河流上游船不少,但是我很少看到有游客乘坐。
一条河流让一个干旱的沙漠之城有了生气。
而水,又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有了很多丰富的想像。
在我的眼中,一个有灵气的城市,可以没有山,但不能没有水,少了水,这个城市就少了灵动的气息。
虽然石油是迪拜经济的支柱,但水与船却是迪拜发展的灵魂,在老城区的博物馆,仍然展示着传统的木船。
城墙与古炮,纪录着这个国家的历史。
我的车一路西行,迪拜还在开发,还在大规模的建设,每天都在变化着。
10点钟,我来到当地很有名的朱美拉清真寺(Jumeirah
Mosque )。
我走上清真寺的台阶。
这个守门的老汉就是不让我进去,说是还没有到时间,怎么说都没有用,只好作罢。
像迪拜这个城市一样,清真寺很新,因此,我也少了一些对它的探究。
仰望清真柱。
我喜欢这三盏吊灯。
别误会,清真寺没有事,这是一部汽车车窗的倒影。
看看这个磁带,你就知道司机是哪里人了。
迪拜的当地人口稀少,只是做政府工那样轻松高薪的工作,其它辛苦一些的工作都是交给外国打工者去完成,其中印巴劳工很多,而司机中,印度人占了很大的比例。
中午,虽然还是2月,但是大太阳已经晒的人睁不开眼。
粉红色的朱美拉清真寺已经被烈日歪曲成白色。
受不了,我开始到旁边的墙角躲避烈日。
《奢华阿联酋》之3
(补丁:前天晚上来到成都,但是由于下雨控制瘟疫和交通管制,我要去的灾区一直没有成行,困在成都,一直在联系,现在终于敲定明天早上6点多可以去都江堰灾区了,希望一切顺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