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么看待自主招生?  王金战家庭教育36讲之学业规划

(2012-12-24 09:14:17)
标签:

高三自主招生考试

学业规划

高考捷径

高考生加分

玩转高考数学

分类: 家庭教育图书节选

王金战家庭教育第三十讲:怎么看待自主招生?

 2003年开始,自主招生作为全国部分高校实施的新招生政策便成为高考生加分的渠道,为一些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同时,自主考试的高校逐年增加,因而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关注自主招生。

浙江杭州的高三女生龙雪打来电话,询问自己是否适合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她周围不少同学在申请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她家长也认为自主招生可以增加被好大学录取的机会,所以也鼓励她报名。可她个人很犹豫,首先自己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艺,再者还担心做“无用功”,因为准备自主考试会影响正常的复习。但大家对自主招生的热情,又让她难以静心复习,担心自己丧失了一次机会。

山东济南一位爸爸在知道孩子高考分数之后,向金战网求助。孩子年初通过了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一家人异常兴奋。孩子从小就立志考复旦大学,可依据孩子的学习成绩,进入复旦并没有十足把握。而孩子通过了自主招生测试,孩子和家长便笃定一定能考进复旦。可成绩一公布,孩子竟然没有达到规定的文化课分数线,这对一家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孩子情绪失控、不吃不喝,妈妈更是后悔不迭、寻死觅活。原来孩子通过自主考试后,家长庆幸孩子可以不像其他学生那样经受高考的煎熬了,并且认为这样的结果可能更利于考试发挥。于是在家长的暗示下,孩子也放松了复习备考,甚至有一段时间自己在家里复习,每天悠哉地坐在沙发上,边学习边看电视。现在家长懊恼不已,恨自己没有提醒孩子用心备考,认为是他们断送了孩子的前途。

近几年,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不断调整,试点学校的数量和自主招生的比例逐步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这条通道走进了心仪的大学。每所高校对自主招生条件都有相当严格的标准,通过自主招生,高校倾向于招收那些在某方面有突出才能的考生,所以,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盲目加入自主招生大军,可能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影响正常备考。可自主招生毕竟有很强的诱惑力,案例中的女孩,对自身条件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家长的怂恿和周围同学的积极备考无形中影响了她的情绪,导致她不能够安心复习。那个男孩因通过自主招生测试而放松备考,结果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更是令人惋惜。另外,自主招生的整个过程可谓复杂、耗时,最终通过者其实寥寥。没能入围者往往受到打击,对高考也失去信心,这样反倒更得不偿失。

自主招生毕竟是新鲜事物,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并不明朗,而且操作过程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家长和学生都要理性看待这条升学途径,看清其中利弊,不能简单把它当成高考捷径。

1 家长和学生要理性看待自主招生政策

对于高校自主招生,很多学生热情踊跃,但自主招生绝不适合每个学生。高校通过自主招生自主的目的是希望录取一些自己看好的学生,学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直接录取或给予适当的分数优惠,以保证这批学生能顺利入学,因而各校对自主招生报名条件都有很详细的规定。在申请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时,一定要对照学生的条件是否达到学校报考要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自己的个性特质、突出特长等方面再做决定,否则盲目报考只能无功而返。

2 以平常心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自主招生的测试内容完全有别于高考,考题灵活,面试时更多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旦学生决定走自主招生这条路,必然要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这样势必影响学生正常的高考复习。有的学生为了提高录取比率,选择参加多所自主招生学校,考试忙于赶场,势必也会影响高三上学期的学习。另外,有些家长为了保证孩子通过测试,不惜重金为孩子聘家教和报培训班,无形中也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

自主招生考试毕竟是高校的选拔考试,以招揽学校中意的优秀生,它的评价方式完全别于传统高考,而且录取比率也较低,所以对于报考者来说,要有心理准备接受这样的选拔,但同时对于考试结果不可看得太重,以免因为被淘汰而影响情绪,继而影响正常的复习备考。学生如果没有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断定自己考大学没望。其实,自主考试没入围并不代表高考就考不好。当然,也有一些考生通过自主招生测试后,放松了备考,结果连一本线都没过,导致与重点大学擦肩而过。

总之,家长和学生不要把自主招生考试当做一条高考捷径,应以一颗平常心,慎重、理性地看待它。一切尽量顺其自然,让孩子在高考中充分展示自己,发挥应有水平,不让孩子留有遗憾。

 

 

相关链接

王金战教育体系36讲即将推出

16堂课玩转高考数学

作业如山,如何帮孩子巧用题海战术

孩子喜欢比吃穿,怎样消除其攀比心理?

家有高考生,家长的心态怎样调整?

孩子的心为什么离家长越来越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