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 致毕业生:好工作是如何炼成的?

(2008-10-27 19:47:25)
标签:

求职

大学生就业问题

分类: 教育时评

二:致毕业生:好工作是如何炼成的?

高校现在流行一句话“毕业等于失业”。这个失的定位在于“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还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具体不得而知。

近些年传媒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事件,不知是人为渲染还是恶意重伤,总有那么夸张伪善的成分在里面,总有那么点让人很难理清楚的东西在其中交织。谈到大学生就业问题,其实也没有传媒批露的那样严峻。

主要是每个学子定位不同,就业期望值与落差在某个时候成为了一种比例,所以我们看到的跟实质情况相距甚远。拜托传媒不要有事没事就拿大学生的工资跟不同阶层较劲,也不要有事没事就拿吸引眼球刺激神经的劲爆新闻说事。往往这些事情只是一种噱头与广告,往往这事在我们还没弄明白之前”有识之士”就让我们明白了。

什么大学生剃头做餐馆服务员了,什么大学生竞相应聘搓澡工了。。。。。。在这些蓄谋已久的背后,媒体想让我们看到的无非是学子的廉价,高校产业的浮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辅相成的,人都有种逆反心理,当我们一而再再二三为某一个点面纠缠不清的时候,我们也失去了驾驭全局的能力。

当我们在说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否抛弃有色金属眼镜,认真分析一下当今各行各业的就业局势。诚如我们每天都会看到招聘会上供不应求的企业,我们每天也会看到一群群看似“供过应求”的失业人员。

作为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是他们找不到工作,而是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给自己找目标定位,他们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接受一轮轮的面试考核。

往往有的学生找到一个自己觉得满意的工作,干了几天以后,就没那份耐心继续做下去,眼高手低,总觉的工作过于单一,没有协调支配的兴趣。从而产生换工作的想法,就这样接连二三的应聘,接连二三的上岗,你说他们能找到好工作吗?

还有种学生属于“人云亦云”型,看着媒体与新闻的不断报道“就业恐慌”,他们还没出去工作就开始恐慌了,试问他们还有那点可以证明自己无法不恐慌?似乎随便一个工作都是抓在自己手上的“稻草”,深怕他们飞了似的。

于是关于大学生所谓的一些“掉价”的工作就被媒体揭露,从而“转嫁”到公众与社会的头上。试问大学生就业就如此低迷吗?大学生找工作就那样难吗?答案永远是否定的,就连毕业等于失业这句话也是错误的。

每个人在毕业时都有一段迷茫彷徨的抉择期,我们没有必要人为的把这些现状拉大,也没有必要人为的去为就业的学生制造压力与恐慌。坦率的说谁都渴求找个好工作,整个人也算混的体面,只是这好工作是如何炼成的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好工作也同样如此。除了需要跟自己的专业目标定位以外,还需要一个整体对自己职业技能的策划与包装。现在的用人单位重视专业的局限性越来越小,反而是注重一个学生整体综合技能。就如当今学生择业的误区,死守专业不放,而不知道变革,或者懂得变革,却不知道如何灵活应用。

任何一个工作都有可能是别人眼中的好工作,任何一个不好的工作,在一部分人眼里也属于有前途的好工作。那么我们如何来区分工作的好坏,就如同我们如何来衡量自身的优势与略势一样?性格外向的学生假如沟通协调能力很强,适应于公关管理或者是旅游服务业,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偏向于技术与适度稳定的工作。在这些性格的背后,我们看的不是用人单位的差异,而看的是自己的目标定位。

我们应聘一家公司,首先想到的不是写字楼的华丽,而是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样的职位,适不适合那样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其后再关心这份工作所谓的前景。

好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我们没有必要把择业的标准放的太高,我们也没有必要把择业的标准定的过低。总之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好工作,适合自己个性与规划的也是好工作。就像这个世界没有相同的二片叶子,有的只是彼此短暂的差异,找准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个性差异就能够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

人不是因为工作而工作,而是因为工作的兴趣牵引能动性而工作。所以亲爱的毕业生们找工作的时候千万别过于急躁也不要过于浮躁,想好再签单,想好再投简历。尽量不要像无头苍蝇一样满大街乱跑,多看看网络与报纸信息,多进正规的招聘会,说不定好工作就在你们面前。

作者:海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