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配钥匙,我相信很少有人在意它了,因为得来的太容易了,花个一两元,三五元的就能配一把。现在有了配钥匙机,一切就变得很简单了。你看它,将原钥匙夹在那个机器一旁,现成钥匙料夹在另一旁,开机,这时,连在一条通杆丝杠上的一边是,原钥匙上的凹凸匙面对准一个钝尖铲样的模具,另一边对准的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砂轮,上推这个通杆丝杠的手把,丝杠运转,带动可左右横向运动的机器,模具一侧对准的是匙面凹槽,靠模具导向做深浅左右运动,另一侧的高速运转的砂轮就将一个空白钥匙,磨削复制出一个新钥匙来,再经过手工观摩比对,锉去不同的部位,三两分钟,一把钥匙就出来了。
可70年代,还没有配钥匙机,矿周边也没有配钥匙的
,没有了钥匙,你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我那时还不懂,只是看着钳工李红如在那里配,就萌生了兴趣,也想着自己也学一学。
说来那个时候年轻,说干就叮叮当当的干了起来。配钥匙,你要先找一块与钥匙厚薄相同的铁板,将它裁成钥匙的形状,修剪锉出与原钥匙相同的大致模样,再将钥匙的尾部夹在虎钳上,将它打弯成100~110度的样子,然后用锯弓子锯出沟槽,锉出匙面,然后将其板正,翻过面来,再将它夹在虎钳上,将它的背面打弯成100~110度的样子,再锉出背面的匙面来。然后拍直,将原钥匙与锉出的钥匙料一块夹在虎钳上,比照原钥匙,再锉出匙口上的凹凸不平的豁口来,再反复的精修细校,插进锁芯试开成功了,一把钥匙就算做成了。你看,听说起来很容易,可做起来就需要功夫了。
能做出钥匙来,我并不满足,那时,我对什么都感兴趣,锁子的里面是什么东西?它的原理是什么?也引起了我探讨的兴趣,于是,就将一把锁子拆开了。
每把锁子都有一个侧面,是装弹子孔的一面,用锉刀锉一下,搓掉那个封堵的原料,就漏出它的几个孔了,一般锁子有4——5个孔,每个孔里有一个弹簧和一对弹子。当钥匙插进锁芯时,所有孔里的第一个弹子,放进去都是和转动的锁芯的表面是平行的,不能高也不能低,这是关键。第二个弹子长短就无所谓了,随便放上一个就行,它在锁子固定面的一端,上面压着一个弹簧,最上面用铝丝等软性的材料封堵住孔口即可。当钥匙拔出来的时候,第一个弹子没有了支撑,就落了下去,上面的第二个弹子靠自重和弹簧压力,就插进转动的锁芯孔中,这时的锁芯就因第二个弹子的插入而不能转动了。啊!锁子的原理原来这样简单!
锁子的原理明白了,钥匙好用不好用?锁子能开与不能开,你未必知道。我今天就把这在心中蕴藏了多少年的秘密来告诉你。你知道吗?钥匙能不能打开锁,与钥匙匙口上的凸起部分没有关系,与它匙口上凹进去部分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钥匙用的时间长了,钥匙与第一个弹子经常摩擦,弹子会缩短,造成转动的锁芯面上有凹坑,第二个弹子插进来,锁就很难开了。这时处理的办法很简单,要不将插进去的钥匙往外少拔一点点,整个抬高第一个弹子,让转动的锁面没有凹洞,就可顺利的打开了。要不就把钥匙匙口上的凹进去的部分稍稍抬高一点点。这时可找一工具,压在匙面上,用锤子轻轻地砸一砸,让它往外延展一点点,即可解决问题。怎么样?你学会了吗?
http://ia.51.la/go1?id=19425269&%3Ca%20hre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