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矿学校学习的日子是美好的,学习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压力,可以说是无忧无虑,逍遥自在。星期天,我可以到对面农田水渠去摸鱼抓虾。那小水渠清澈见底,是泉水还是电厂放出的水我无从考察。反正虾很多,记得有一次抓了好多,回来好好给同学们美餐了一顿。
偶尔我也可以到学校东面的养鱼塘游游泳,但不及游泳池好玩且不安全,我去的最多的还是市区的峰峰游泳池,哪里靠近滏阳河,离学校也不远。
遇星期天,有时也会到黑龙洞景区游完,黑龙洞原来是一个著名泉水胜地,可惜年久枯干不再有泉水涌出,只剩下洞前及上游还有多多少少的泉水涌出。那个洞我也很好奇,也曾试着钻过,洞内阴暗潮湿,要带一个手电,往里爬越来越低,洞口越来越小,最后身子也很难过去。我不敢再往前爬了,担心进去出不来可怎么办?洞究竟有多深,我也不知道,只好半途而废了。
那洞前却是一个夏天游泳的好地方,我偶尔会在这里游一游,很好玩,但这里的水很凉,我不常去。
这里的鼓山上的有一个南响堂寺石窟,是北齐年间修建,可惜这里的佛像头部都被外国入侵者给掠夺光了,光剩下残缺不全的身子。没有离此约30~40多里的北响堂寺石窟保存的好。也许是地处偏僻的缘故吧!现在经国家大力投资修建完善,现在已发展为规模宏大的著名旅游景区了。
在市区至彭城的路北边,有一个无梁阁塔,因年久失修,始终未开放。叫什么名字也记不得了。
著名的瓷都彭城离市区很近,星期天我会步行去浏览。彭城那时是一个镇所在地,有一个条老旧的窄长街,随处可见陶瓷器或模子堆砌的围墙。街面不太繁华,瓷厂在哪里?我没有详细打听,只知道陶瓷四厂在彭城镇的北边偏西的位置,好像是1968年修建的,因做毛主席的像章而出名。
当然,学习期间也忘不记我的爱好——装收音机。那时有收音机的不多,有一台收音机是令人向往的生活,但我的条件不具备,只能自己装。当然这也是我的痴谜,是我从中学养成的无线电的爱好。
那时我每有闲暇时间就跑市区、二矿找装收音机的元器件和购买无线电书籍。那时收音机的元器件少,很难找,无线电方面书籍也太少了。但我还是装了一个四管的收音机。那时装收音机要买胶木板、铆钉,要制作机壳,还要焊接。我没有电烙铁,就借用我的上铺同学的,有一次在使用中给烧坏了,同学老大的不高兴,一把电烙铁5元钱,但我也赔不起,要知道父母一季度才给我15元的零花钱,我哪里敢花啊!
通过鼓捣收音机,激起我对无线电的兴趣,加速了我的学习欲望,不断在探索收音机的更高级版本和无线电新技术,这为我后来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的娱乐活动很少,记得在一次班级联欢会还是什么会上,有几位老师和同学们坐在了一起。这时有人提议让老师们给表演一个节目。老师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稍倾,一个教金属工艺学的老师站了起来,说,我来表演一个节目吧!你们要听好了啊!说着只见他耸耸肩,轻轻咳嗽几下,清清嗓子,双手交叉于肚前,一幅节目欲出之像。
同学们的目光也都聚向了他。接下来的是几分钟的平静。同学们都很纳闷?这是要表演什么节目啊?怎么还不开始啊!这老师还要卖什么关子啊?看着大家一脸的迷茫,快要张口之时,这位教师突然说我的节目表演完了,你们听到了吗?你想想,大家能听到什么呀?这位教师说,你们没有听到吗?我这是“肚中音”啊!啊!直到此时同学们才知道,都被他给耍了一把。这个节目表演手法新颖别致,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一辈子也忘不掉。这位老师总是面带笑容,乐乐呵呵的,走起路来挺胸拔背的,可惜叫什么名字,我是实在记不起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