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额学生贷款孕育危机财经 |
美国的教育发达尽人皆知。然而,这个教育系统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教育系统面临的困难也慢慢显露出来。经济危机的直接结果,不仅使联邦和州政府债台高筑,各项预算吃紧,也使普通民众财富缩水,就业艰难,毕业生找工作更难。这种外部环境对学校来说当然也会感到窘迫。一方面,各种对学校的捐赠大幅度缩水,减少了资金来源;另一方面,政府对教育的资助和补贴也相应减少,更加剧了预算的矛盾。还好,家长们对孩子教育毫不吝啬的特点,给了学校一定的空间,使学校在大家腰包瘪瘪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从容地保持学费,以平均每年三倍于CPI的增速增长。然而,学生负债却随着这种增长孕育着危机。
贷款的管理不到位和数量的不断增长,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学生贷款泡沫,使违约案例不断增加。根据美国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贷款,后续三年(2009, 2010, 20110)进入还款期的话,学生贷款的违约率达到了13.4%。一些商业贷款机构的学生贷款违约率更高,有的高达22.7%。实际违约率可能还要高,因为学生贷款如果遇到支付上的困难,那些要求暂缓或推迟还款的学生往往还不计算在违约之内。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底,次贷违约率是14.4%。而今天学生贷款的违约率已接近这个水平,达到了13.4%。前面已经讲过,实际违约率可能比这个数字要高。与次贷相比唯一的显著不同是:学生贷款主要来源美国政府,而不是像次贷那样依赖资本市场上的债券化。也就是说,违约的规模和问题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不太容易容易引起公众的注意。即便按照当前的违约率推算,其问题贷款也已经超过了$1300亿.
实际上,美国很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究其根源是学费的不断上涨,让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重视子女教育的结果,又使学生及其父母不息背债去让孩子享受尽可能好的教育。同时,学校为了增强竞争力又不得不花大价钱去聘请教师和管理人员。即便是学校得到捐助减少、学校自有资金投资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天价校长、系主任或教授却不断出现。学生贷款会不会是下一个泡沫?这种模式还能撑多久?值得打假关注。
完稿日期:2013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