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照荣·回忆录》第一本第四篇

标签:
文化育儿历史收藏 |
分类: 但斌观点 |
@但斌:《但照荣·回忆录》第一本第四篇
1942年夏天,我吃完饭玩一会就睡了,突然母亲把我从床上抱起来,说日本人的飞机来了,快起来。从来没有听见过的马达声在空中响着,街上的人们到处乱跑,情况非常紧张。只见空中有四排红点,从西往东去,前面一个红点比后面四排红点大一些,街上没有灯,都往山上跑,等日本飞机飞远了才回家。
为什么老百姓这样快跑?听老人讲: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农村有一家人因老人病故做道场,晚上采八卦,为老人在阴间顺利过日子。十几个道士在晚上九点中采八卦,围观农民很多,只见远方来了几十个红点,很快飞到采八卦的上空,日本鬼子的飞机开始轰炸,当场炸死几十人。
人间难忘事:莫过想亲娘;
离我进天堂:儿想娘悲伤。
难忘的一九四三年,秋来初冬,我母亲病故,对我来讲,是一生中最伤痛的时刻。我当时11岁,只知道哭,不知道怎样才好。我姐姐、姐夫来了,我外婆来了,我三姨全家人来了,还有但姓的许多人。请道士做道场九天,学校老师
街上的人们也来吊唁,一月余没有做生意,形势比较隆重。后来听父亲讲,给母亲办丧事与买墓地花了不少钱。
我母亲的一生是非常勤劳的一生,除家务外,自己还做小生意,每年春夏去外婆家养蚕,虽然养蚕时间不长,单是买桑叶就是一件累人的事。母亲身体不好,经常有病,有时咳嗽不止,50岁就病故了。
母亲病故后,我家仍然做茶馆生意,父亲的负担更重,除了做生意外还要照顾我。我继续上学。
回想起学生时代的生活很有趣。我念小学三年级时,学校每年组织九九重阳节去登高,第一次是去爬七星庙的最高峰。这天很早就起来,吃饭后拿上中午的饭,蛋炒大米,到学校前集合,三、四、五、六年级学生,按班排好队,每班老师领各班的队伍出发。这十里路对我们来讲,走到七星庙不容易。到七星庙小学它是一座大庙,除了几十名学生外,四个教室,外面还有一个点天灯的简易操场,我们将带去的东西放在学校,休息半小时,集合开始爬山。山高有2500米,因为学校在半山腰,我们从西上山,因为只有一条小路绕山上去,大一点的学生就从坡上上山。满山红叶、松、柏、有许多飞鸟,还有不少的野花,秋风微微吹过,真是太美了。唱着童子军歌,这是我童年时代第一次集体爬山。山从西向东有3000米长,它的中央有一个大池塘,长800米,宽300米,满满一堂清清的水,这就是天然水库。我们走到东边下山。下午二点钟,男同学还可以走,女同学少数就不行了。当然任何时候小孩子要强,也不能太累掉队丢人。还是很快到了七星庙学校,我们吃完饭,下午五点钟才回到家。从此以后,不管学校是否组织登山,小学生在一起也去爬山玩。
由于我年龄长大,放风筝开始跟着大一点的同学到街东面、园山顶上去放风筝。每年二月份开始,有大人、女人,小孩、星期天上山,各种样式风筝都有。有的大人还在风筝尾部挂一挂炮,将炮捆在点燃的香上,将风筝放到空中,等炮响了,就收风筝回家。已中午了。
一九四四年我家添了两位新人,一人是后娘,一位是我六叔叔。
自母亲病故后,父亲做生意很忙,我姐姐住在城里,经常托人给我带来穿的和吃的东西。在学校,同学们也经常帮助我。老师讲,无父母时长兄为父。我姐姐对我帮助和照顾真好。我的一生中除了父母爱我外,只有姐姐为母了。
这年秋末后母来家了。一天我放学回家,见后母在父亲房里,父亲叫我,给我讲这是你的母亲,父亲叫我叫她,我没有叫。回我的房里大哭一场,从此我老想念自己的母亲。我托邮差周叔叔给姐姐捎信。我姐姐从城里来了,我放学回来,见姐姐与父亲不知在说什么?后来姐姐给我讲,有母亲在,父亲不忙,还可照顾你。现在找一个后母也可帮助父亲做生意,也可照顾你,你要听话好好念书。由于她家生意忙,姐姐只住了三天就回去了。
这年冬季又来了我的六叔。我父亲兄弟6人,可能父亲是老三,这里的人都叫我父亲但大爷,其余的叔叔都去世,他们都埋在竹园铺与三家镇之间。叔叔一直也是帮别人做茶馆生意的为生,五十多了,还没有结婚。
一天一个同学给我讲:此路不通去找毛泽东,我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清楚什么道理,只说这是老师讲的。我由于不懂,也想问过,就去问谭老师,但老师也在场,他们讲一九三六年七星庙国军与共军作战,共军就是毛泽东领导的军队。现在共军在东北、华北等地区和日本人打仗。毛泽东有本事,这就是(此路不通去找毛泽东)。你要好好念书,长大了去打日本鬼子,其中但老师就是七星庙人。
@大芬儿大芬儿:人间难忘事,莫过想亲娘,离我进天堂,儿想娘悲伤。父亲也是个可怜的孩子,11岁失去了亲娘。[泪]//@Eagle_Basin_666:见证很多历史的老前辈,家史国史结合在一起,令人动容,期待陆续更新!回忆里记录的历史:应该是轰炸完乐山的日军飞机向东飞去:抗日战争期间,日军飞机曾于1939年8月19日和1941年8月23日两次轰炸乐山。此外,1940年4月12日夜间,空袭犍为县罗城镇新店子,投炸弹5枚!
同时“的后面//@吾日三省198:普通的生活,竞叙述的如此生动、形象,读老爷子文章,如亲临其中。但@但斌
总,整理一下,出书吧,这是历史真实再现,有一定史料价值。//@但斌回复@吾日三省198:谢谢[拳头][心][鲜花]//@但丁DD:离我老家但家坝好近,照可能是昭字辈,“功昭汉唐”是我们的字辈!//@Eagle_Basin_666:竹园附近有但家湾,井研其他地方但姓也有分布,王村等地也有//@老曾阿牛:此路不通去找MZD,这是当年的民心,也是D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赞]
@但斌:有许多事情,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比如说奶奶50岁就去世了,那年只有十一岁的爸爸是多么的痛苦与难过[泪][泪][泪]//@四川大漠胡杨:井研及周围都没有2500高的山,可能是指山路距离。//@但斌:刚查了一下,确实井研及周围没有这么高的山,不知道七星庙是否还在?如果有熟悉井研的朋友可告知七星庙所在的山有多高,山路多远。估计应该是指山路距离[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