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电影“重工业化”的序曲
(2019-02-08 13:37:46)
标签:
财经 |
分类: 财经 |
《流浪地球》—
开启中国电影“重工业化”的序曲
巨龙2018
刀口谈兵 昨天
喜欢的朋友请搜索公众号"刀口谈兵"关注我们,并欢迎大家转发朋友圈,传播正能量!
商务、投稿专用微信号:dktbmsz
欢迎投稿及合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者:巨龙
今天下午,去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电影院里面几乎是满场,我这里是一个四线小城市,根据去年看电影的经验推断,考虑到这部电影的口碑相当好,个人预测票房应该在40亿以上。
对于电影制作方来讲,这样的预期成绩无疑代表着巨大的成功。无论是故事原创作者刘慈欣,还是导演郭帆和主要演员,以及视频、音频特效制作团队,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部用心制作的电影,但是对中国电影界来说,无疑是具有跨越性的一大步。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上映,乃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中国电影人走上了“重工业化”的道路。
如同人类的工业化一样,现代的电影也是工业化制作。故事当然很重要,相当于一部电影的灵魂。但是如果不能通过技术手段,表达出震撼性的光影、声音效果,那么故事的表达也会受到巨大的局限。
所谓的电影重工业化,我们形象一点的说法,就是大场面、大场景、大制作的技术。这需要重型的装备(有海量图像视频合成和处理能力的超级计算机和对应软件)、经验丰富的设计制作团队、脑洞大开的想象力,还有强大的管理执行能力,与之对应的是巨额的经费。
从全球的电影风格来看,“重工业化”风格的电影几乎是美国好莱坞的专利。香港电影的最高成就也就止步于功夫片,欧洲以文艺片和故事片为主打,这些年流行的韩国片也是剧情为主,印度电影这些年精品不少,但是侧重点还在现实题材。这两年看过的印度电影中,《巴霍巴利王》有一点好莱坞大片的影子,算是好莱坞的咖喱味变种。
遥遥领先的“重工业化”电影制作能力,让好莱坞在很多个电影题材领域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
科幻片是美国好莱坞的重头大戏。从星球大战到各种太空类电影,不仅让好莱坞收割全球票房,而且是美国输出强大软实力的媒介。这一类电影中,英语是核心语言,美国白人男子是核心的男性英雄主角。
——
灾难片也是好莱坞的大片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一类灾难片中,美国人的英雄主义,可以说表达得淋漓尽致。至于坚持、勇敢、奉献、牺牲这一类闪光点的主角光环,也都是笼罩在美国人的头上。
——
“奇幻片”也是美国好莱坞的一个重要类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需要高超的视频音频艺术手段来呈现。以重工业制作能力为基础,美国好莱坞编剧和导演的想象力,得以不受任何现实条件的延伸,比如像《盗梦空间》这样的电影,可以很方便地扭曲空间。
——
动画片也需要非常强大的电影重工业制作能力。这些年,以皮克斯为代表的美国动画,也开创了美国动画电影的新时代。
——
怪兽电影,以恐龙电影为代表。怪兽电影各个国家都有类似的题材,比如说日本的哥斯拉、奥特曼,但是达到精细工业水准的毫无疑问还是在好莱坞。每一次恐龙故事,其实题材大同小异,故事的套路也差不多,但是每一部电影都能吸引无数的眼球。
其他的还有机甲片、战争片、探险片、竞速片、游戏改编片......传统拍摄电影的技法,有其技术极限,但是数字化的“重工业”电影技术,极限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说除了美国好莱坞之外,全世界的电影人跟“大片”基本上都是无缘的,大家只能集中在传统叙事类型的电影,比如说故事片、爱情片、文艺片、喜剧片、战争片、动作片、惊悚片等领域。
如果大家看国外的电影比较多一点的话,美国之外的国家,拍摄的电影风格,基本上都是避开与好莱坞的冲突
—— 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这些类型电影,其他国家的电影人几乎都是全放弃。
在电影的“重工业”领域,好莱坞的独孤求败地位,和强大的美国海军势力是相当的。
回顾一下这两年中国电影的高票房作品,投资额是越来越大,场面是越来越大,像去年的《唐人街探案》,都闹到了美国纽约的闹市中心。《红海行动》、《战狼2》无疑是中国近些年来军事题材电影的高峰,具备了与美国好莱坞类似大片的对标水准,但是仍然还不能归结于重工业电影的范畴。
重工业电影的制作能力,是中国电影人由“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最关键的跨越。迄今为止,全世界的电影人面对好莱坞遥遥领先的实力,基本选择了回避。在科幻和超级英雄这一类电影里,人们只能想起美国人。
就像在战争年代,重工业国吊打轻工业国和农业国一样,拥有超凡重工业装备的好莱坞,在全球票房上也几乎是横扫的姿态。
作为一部中国的硬核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意义,不仅是拍出来一部好看震撼的科幻电影大片,更重要的是让中国人看到了打破好莱坞“重工业化”电影垄断地位的可能。
无论是编剧、导演、制片人,还有所有的电影人,看到了中国电影在更多赛道上竞争的可能。既然能够拍出不逊色于好莱坞科幻大片的《流浪地球》(这其中也有很多国外团队的协作。)。意味着中国电影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更多好莱坞的类型片,中国人也能做出来。
这意味着在全球的电影市场,用中国的资本,以中国人的思维,中国式语言与叙事,中国人的情感与情怀,中国电影人用“重工业的”电影技术,拍摄“全类型”电影,进而全球推广,已经成为可能。
假以时日,中国的《魔戒》、中国的侦探(唐人街探案系列)、中国的超级英雄、中国的怪兽片(比如熊猫打败外星入侵巨兽)、中国的奇幻片......都会在这种“重工业”电影制作能力的进化中,一一呈现。
这不仅仅是票房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自信” ——
中国电影人可以拍摄“拯救地球”的作品,同样可以拯救这个地球的文化,避免这个地球在美国强势文化面前彻底沦陷。
总结这几年,在中国巨大内地票房市场的支持下。各种各样类型的电影都开始突出“重围”,一大批风格各异的电影人脱颖而出。如同这个国家在全工业产业链的努力状态一样
—— 外国有的,我们都要有,而且充满中国自己的创新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