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文化教育 |
分类: 其它、综合 |
宇宙中的熵与爱:我是怎么走向信仰的?| 杨鹏
原创 2017-09-20 杨鹏 启与示
感知信仰的力量
复活的耶稣——《上帝之子》
宇宙中的熵与爱:
我是怎么走向信仰的?
文 / 杨鹏
有朋友希望我做个信仰的见证。
进入信仰的路径,每个人不同。
我的信仰之路,一条特别的路。
对生之意义很迷惑,思考着熵的问题,走进《道德经》,走进《圣经》,走出了信仰之心。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一个从思考“熵”开始的心路历程。
什么是熵?电水壶烧开了水,如果关上电源,壶里的水会渐渐冷却,直到与屋里的空气温度相同。想要水的温度重新升高,就得打开水壶开关,通电再烧水。
温度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这个过程不可逆。这种温度传递不可逆的自然现象,被物理学家定义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称之为熵(Entropy)。
封闭系统中,一切温差将消失,一切能量差将消失。这意味着,一切区别会消失,无序的混沌,寂灭的世界。如果熵支配宇宙,就是最终的死亡,宇宙之热寂。如果宇宙是个封闭系统,一个唯一的封闭系统,存在的一切终将消失,生命还有什么意义?熵,死亡的物理学表达。
“熵”概念提醒我们,如果我们地球是一个孤立系统,没有外部能量流入,那么地球就会如同那个断电的水壶,会逐渐冷却下去,直到与宇宙太空的平均温度一样,据说是零下270.42摄氏度。
人是恒温动物,身体各部位温度略有差异,平均正常温度大约在36.3℃~37.2℃之间。人的存在,生态系统的存在,依赖着外部能量持续温暖地球。我们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的光和热源源不断流入地球,这是地球生态系统存在的前提。当我们讴歌大地母亲的时候,是不是还要感谢那给予大地温暖的外来力量。
地球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地球是一个开放系统。也许,地球不仅从太阳获得能量,也从我们尚不知晓的源头获得我们尚不知晓的能量。从外部世界不断获得能量,所以地球生命秩序得以维系和生长。告诉我们:封闭即死亡,开放得生存。地球之熵之所以被克制,是因为有外在能量进入,超过了熵的力量,战胜了熵的力量。
把眼光再放大一些,越出地球的范围去看宇宙,我们会提出同样的问题:我们所处的宇宙是封闭的吗?如果我们所处的宇宙系统是封闭的,熵仍然会是我们宇宙的主宰。美丽的日月星辰包括地球,最终都会消失在熵的力量中,这就是宇宙热寂万物寂灭。如果宇宙万物不仅存在而且还在生长,说明有我们不知道的能量在源源不断流入宇宙。
正如地球不是封闭的系统,宇宙也不应该是封闭的系统。地球生态得以存在,是因为有太阳光等能量的流入。宇宙系统之所以存在,靠的又是什么能量的流入呢?当我们感恩大地的时候,是不是还要感恩太阳呢?当我们感恩太阳时,是不是还要感恩给太阳和宇宙星辰以能量和秩序的力量呢?
大家都知道,生命就是一个反熵系统,生命的繁育,就是反熵的胜利。但并非人人都知道,宇宙万物的出现和存在,就是反熵的结果。宇宙的膨胀,就是反熵的胜利。存在的本质,就是反熵。存在的本质,就是战胜熵。但是,存在不是本质,更深的本质,是使存在得以存在,使存在得以生长的力量。
膨胀的宇宙
这个力量是什么?
研究《道德经》,我发现《道德经》的文字,指向了这个力量,这终极的力量之源。举个例子。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浴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以高,将恐蹶。”
万物是被创造出来的,宇宙不是封闭的。宇宙系统是开放的,是有外部神圣能量持续不断流入的。如果没有外来能量的持续流入,宇宙会溃散衰败,天会崩地会裂,秩序会无影无踪,混沌将主宰一切。
这个创生万物和维系宇宙的力量,这个使存在得以出现,使存在得以存在,使存在得以扩展的力量,老子称之为“一”,称之为“大”,称之为“道”,称之为“天之道”,也称之为“天”。一部《道德经》,就是对“一”的赞美诗。《道德经》的文字,就是精心打磨的石块,铺设通往“一”的道路。一部《道德经》,就是迎接那创生之“一”的渠道。
走过《道德经》,走向《圣经》,曾为《圣经》神话般的描写所烦恼。为什么诸多的深意,总要藏在神神鬼鬼的描述之中?多少次拿起《圣经》,多少次放下。但似乎总有声音告诉自己,别放弃,读下去。直到那一天,颂诗声中,忽然觉得字句的砖瓦散开了,真义之光闪耀出来,照亮了屋子,照亮了天地,照亮了心灵,宏大的暖流,猛然充满整个生命!宏大的力量涌出!原来,《圣经》的本质不是文字,而是文字搭建的密码和通道!《道德经》通于《圣经》,而《圣经》的表达更清晰,引出更宏大的力量。
《圣经》“创世记”说:
“起初,上帝创造诸天和大地。大地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上帝创造了诸天和大地,创造了宇宙万物和人类。
《圣经》“约翰一书”上说: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上帝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并且认识上帝。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
什么是“爱”?最大的“爱”,就是无中生有创生出宇宙万物、生命和人类,最大的“爱”,就是使存在得以存在,使存在得以扩展。“爱”的力量,就是这个从宇宙之外而来,维系我们宇宙万物生命系统的力量。《圣经》中,把这个力量称为上帝。
《圣经》“申命记”中说:
“听啊,以色列,主是我们的上帝,主是一。”(Hear, O Israel! The LORD is ourGod, the LORD is One!)
上帝是一,上帝是统一,上帝是唯一,上帝是万物唯一本源。
《圣经》“创世记”上说:
“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衪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人是上帝的形象,人的灵就是上帝的式样,人的灵与上帝之灵有相通之道,人的本质,就是上帝之灵。一部《圣经》,就是教导人的灵,帮助人的灵与上帝永恒之灵相通,使人成为战胜死亡的力量,成为表现上帝之灵的创生力量,成为战胜“熵”的圣灵的力量。《圣经》的文字,就是牵引的力量,将人之灵从深渊牵起,牵向上帝,牵向“一”,牵向这永恒不灭的生命的力量,牵向这在宇宙中战胜熵的力量。
如果我们把“熵”理解为魔鬼、破坏、死亡的力量,上帝意味着反熵之本源,“一”就是宇宙万物和生命得以创生和扩展的力量。如果没有了上帝,天崩地裂,万物消失。如果没有了“一”,“熵”将化万物为尘烬,使宇宙进入冰冷的死寂。
在“熵”这样的背景中,也许我们可以终于理解耶稣基督十字架复活所要传达的福音:我已战胜死亡。
就这样,我成了有信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