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但斌
但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9,502
  • 关注人气:300,5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估值奇谈:保险A股和友邦港股孰贵?(保险篇第4期)】湘怀聊金融

(2017-06-05 14:19:45)
标签:

杂谈

财经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估值奇谈:保险A股和友邦港股孰贵?(保险篇第4期)】湘怀聊金融

2017-06-04 湘怀看非银

 

从全球范围看,寿险公司估值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内含价值倍数(P/EV),而较少使用市盈率(PE),主要因为寿险公司利润波动较大,市盈率难以反映真实的经营情况。简单而言,寿险公司内含价值倍数就好比银行的市净率(PB),内含价值(EV)包括经调整后的净资产和有效业务价值。如果只单纯考虑寿险公司净资产,就忽略了现有保单未来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举例而言,一份十年期的寿险保单,只有首年保费计入了当期报表,未来九年的保费没有在当期报表里体现出来,而这恰恰是寿险公司宝贵的资产,所以要把保单未来九年的现金流用精算的办法贴现到当期,这就形成了寿险公司的有效业务价值。

2013年以来A股保险公司的估值先升后降。受到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降息以及A股大涨的催化,保险A股内含价值倍数在2015年一季度达到历史最高2倍左右,但随后估值持续下降,目前为1.2倍左右。相比较,友邦保险的港股估值却持续向上。受益于保险业务升级,2013年以来友邦保险的内含价值倍数稳中有升,从2013年初的1.6倍提高至目前2倍左右,涨幅超过30%,而与此同时国内保险港股的内含价值倍数却从2013年初的1.8倍下降至目前的1.3倍。

图:近五年保险公司A股内含价值倍数平均为1.2倍

数据来源: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图:友邦保险港股内含价值倍数持续提升

数据来源:Wind、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国内保险A股的估值能否与友邦保险的估值看齐呢?虽然国内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迅猛,业务结构持续改善,但短期内与友邦保险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第一,友邦保险保费增长更快、质量更好。首先,近年来友邦保险保费高速增长。大陆客户购买保险的热潮不减,2016年公司香港年化新保费达到22亿美元,同比增长82%,大陆年化新保费达到6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次,友邦保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业务利润率高。公司重视长期保障型业务,其新业务期缴保费占比超过90%(平安87%/国寿54%/新华51%),产品结构较好使得友邦保险业务利润率较高,2016年新业务价值率达到52.8%(平安37.4%)。再次,承保利润是主要价值驱动力。友邦保险重视保障型业务,使得承保利润(即死差益)是公司价值的主要驱动力,2017年一季度公司寿险保险风险最低资本在最低资本中的占比达到65%,高于同期国内保险公司(平安45%/新华40%/太保30%/国寿24%)。最后,友邦保险业务全球布局,分散经营风险。与国内保险公司业务集中在中国大陆不同,友邦保险在全球拓展业务,像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正在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第二,友邦保险投资收益率保持高位而且波幅较小。友邦保险广泛投资海外市场,今年以来美国欧洲日本股市连创新高,如2016年1月以来美国道琼斯指数稳步向上,涨幅接近20%,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达22%,其股权投资收益率明显好于国内险企。另外由于全球投资,投资风险得到很好的分散,友邦保险的投资收益率的波动明显小于只能投资国内市场的A股险企。

第三,港股的贝塔值与A股不同。2016年二季度以来港股持续上涨,恒生指数涨幅达到36%,而同期A股虽然上涨超过10%,但市场波动远超港股。风险偏好整体下行,A股保险股的估值也受到低迷的银行股和券商股的拖累。

第四,寿险景气周期下,纯寿险公司享有估值溢价。近年来得益于寿险行业高速发展,寿险公司估值不断提升,而财产险增长明显放缓。友邦保险是纯寿险公司,而中国平安是综合金融集团,不仅包含寿险业务,还包含财险、银行、证券、信托等众多业务,所以中国平安的弹性应不如友邦保险。

综上所述,相比较国内险企,友邦保险的多元化保费收入增长强劲,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全球化的投资分散了风险,而港股大盘持续上涨也成为其估值提升的催化剂,因此国内保险公司估值提升将是长期的过程,短期内保险A股的内含价值倍数难以企及目前友邦保险的高度。

风险提示:市场风险/宏观风险/信用风险

欢迎交流!贺明之18516520680/马琦18516596966

往期回顾

保险篇第1期:《谁是金融白马:保险股涨Vs.银行股跌》

保险篇第2期:《保险股与贵州茅台大涨之谜》

保险篇第3期:《死差益和利差益,谁在推动保险价值增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