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腾讯控股(00700.HK)】从金融视角看腾讯:数据金融巨头

(2017-03-21 12:17:59)
标签:

杂谈

财经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腾讯控股(00700.HK)】从金融视角看腾讯:数据金融巨头

2017-03-21 中信研究

——许英博,郭毅,殷睿,联系人:肖俨衍

 

报告缘起: 腾讯业务多元化,我们以系列报告,以多角度对公司进行研究,本篇从金融角度进行解读。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依托社交,开展多元业务,市值成长至2万亿港币量级,市场对于公司未来成长方向和市值空间存在分歧。我们认为,公司依托庞大用户基础和强粘性,具备向游戏、广告、金融等业务延伸的潜力。市场对于公司游戏等业务的认知相对充分,分歧较小,但对于金融业务的潜力认知不足。我们认为,金额有希望成长为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业务拓展方向之一,充分发挥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优势和资本优势。本篇尝试从金融视角分析腾讯中长期市场地位。

 

数据王者:金融的本质是数据,以及基于数据的建模和风险定价。腾讯拥有中国最广泛的用户覆盖和最多的社交行为数据。腾讯坐拥14.59亿MAU,覆盖中国84%人群。微信支付线下市场份额反超支付宝。在中国个人征信系统发展缓慢,覆盖率低于35%的环境下,腾讯借由QQ/微信建立的社交数据库价值凸显,腾讯有机会借由数据挖掘和建模,成为传统金融公司之外的数据金融新贵我们认为,基于社交应用入口(QQ、微信)和微信支付,腾讯有望占据未来30%以上的中国数字金融市场。

 

业务模式:以支付为入口,理财通、微粒贷和微证券三管齐下,腾讯征信成为金融板块底层技术支持。我们估计,中国互联网理财拥有10万亿市场空间,中国个人消费贷款5-10万亿市场空间,证券交易每年将近千亿级别的佣金规模,腾讯相关金融业务成长空间巨大。腾讯拥有中国最强粘性的庞大客户群,获客能力强大,线上获客成本持续低于传统金融机构。凭借着自身远程身份识别技术、大数据风控技术和独立征信水平的不断发展,内置于QQ、微信的理财、借贷和消费金融功能比传统金融机构的线上服务具有更强的安全性、可得性和易操作性。我们认为,金融将成为腾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腾讯以支付为入口,将向理财、信贷等纵深方向演进。我们预计腾讯以金融业务为主的其他收入在2016、17/18年分别贡献营收165、281、371亿元,收入占比为11%、14%、15%。

 

核心竞争力:独特的数据来源世界级的数据分析能力。无所不在的移动支付是金融大数据的起点,背靠两大社交和移动支付平台的腾讯征信正在整合实名数据、支付数据、安全数据和腾讯独有的社交数据。基于腾讯生态圈,腾讯建立建成了十亿用户量级、单个用户上万维度特征的用户画像体系。随着移动支付的进一步渗透,腾讯金融将为长期处于征信空白的长尾用户建立征信记录,在增量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

 

风险因素:快速增长的金融业务遭遇资金瓶颈,金融监管法规趋严,基于金融技术的商业模式发展慢于预期。微信产品越做越重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港股市场整体估值回调的风险等。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认为市场对于公司目前在金融领域里的成长空间和营收能力预期不足,公司短期在金融业务相对稳健的拓展体现公司对于风险的重视。短期看金融业务的营收贡献占比仍然偏低,但中长期估值可以因其稳健和成长空间而相对乐观。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价值,维持公司2016-18年EPS分别为5.24/6.80/8.80港元的预测。当前价228港元,对应16-18年PE为44、34、26。维持公司目标价275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特别提示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专业投资机构。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法律声明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本资料均摘编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中信研究(原始ID:gh_294e097afc75)是由中信证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若未经中信证券官方核准,其他任何明示或暗示以中信证券名义建立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官方订阅号,订阅人在阅读、使用相关订阅号信息前还请务必向中信证券销售人员或投资顾问进行核实。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订阅人及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信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中信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报道相关内容”的日常授权。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中信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中信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中信证券的机构销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