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时提到,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实和完善“双创”政策措施。
2016年是“互联网+”和智能化全面爆发的一年,“互联网+”渗透到各个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与之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全面提升。
今年两会期间,关于互联网与智能化应用方面的建议和提案比往年要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对于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这其中,家电行业尤为热衷于“智能装备”的话题。
格力:董明珠带来了机器人(22.190, -0.25, -1.11%)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28.950, 0.55, 1.94%)董事长董明珠在首都大酒店办了一个“饭局”,“盲测”电饭煲煮出来的米饭口感,结果国产电饭煲完胜。今年的两会,董明珠不再请人“吃饭”,而是带记者们看机器人“做饭”。
今年3月4日下午,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董明珠带来的机器人在台上表演切萝卜,切出来的萝卜片只有0.5毫米,不逊色于顶级厨师。除了精通“厨艺”,董明珠的机器人还会在玉石上篆刻文字,与小提琴乐手合奏《茉莉花》、《歌唱祖国》。
为了在北京举办这场别开生面的智能装备发布会,董明珠说,格力准备了4年。“我们不仅研发、制造机器人,包括工业自动化、检测等一系列自动化的需求,我们在每个领域都深入进去了。”
“三四年下来,我们的智能装备已经小有起色,在我们企业内部运行中感觉不错,基本可以开始对外销售。”董明珠说。
2012年,格力开始布局智能装备产业,2015年成立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同年8月又在武汉成立首个智能装备产业园。在更早前的2010年,格力就已切入模具制造业,成立了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2016年,智能装备公司和模具公司实现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
据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分四类,分别是控制器、驱动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都是格力自主研发和生产。按照格力内部规定,所有设备都要先在格力内部自用两到三年,确保质量稳定之后才能对外销售。目前,格力自产的智能装备已经在格力空调、冰箱、生活电器等生产线装备到位。
在格力两会期间举办的智能装备发布会上,珠海银隆、九牧厨卫、亚细亚控股、元朗食品等格力智能装备的合作企业相关负责人都对格力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点赞”。
据了解,通过与格力合作,珠海银隆生产效率提高了11%,在人力成本方面节约了55%;元朗食品采用格力智能装备后,产能提高了6倍。
贝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智铭表示,合作的最大体会是格力有非常成熟的标准化、智能化产品供很多行业选择,有能力做智能化环境集成,格力可以把贝发想到但没做到的一些事情通过智能化制造把它串联起来,大大提高了公司总体的生产效率。
董明珠表示,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及德国“工业4.0”的启示,工厂自动化、无人化生产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潮流趋势,未来格力电器将紧密围绕机器人和精密机床两大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完成格力自身制造系统转型升级的同时,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一批完全自主研发的高端装备。
美的:从“智能工厂”
到“未来厨房”
“不是冤家不聚首”。3月8日,美的集团(33.860, 0.94, 2.86%)董事长方洪波也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名为“智启未来”的战略发布会,同样展示了美的集团的“家电产业智能升级+机器人产业全球布局的发展新图景”。
美的集团副总裁胡自强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一台小型机器人从取玻璃杯、冲洗杯子、开啤酒瓶到倒满一杯啤酒,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40分钟便可准备一顿健康丰盛且针对个性化需求的聚会大餐,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健康云平台展现了对健康管理的全过程。这是美的未来厨房要实现的梦想。
“未来厨房不只让烹饪变得有趣便捷,关键在于让智能为用户的健康服务。未来厨房是美的智慧家居落地的重要成果,升级用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可能重塑厨电产业的生态链和商业模式。”胡自强说。
“智能化”的不仅仅是厨房,还有美的的厂房,借助远程连线,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副总经理乌守保在发布会现场展现了一座“智能工厂”的真实场景:设备自动化、生产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动化、决策数据化,在反向定制的制造模式下,客户从下订单到收货,12天便可完成,并可实现全程订单跟踪。
实现这一切,得益于美的集团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早在2015年,美的集团便与另一家机器人巨头安川电机签订合资公司协议,发力中国市场。
2017年初,美的集团以约292亿元的代价,完成对全球四大机器人厂商之一的库卡(KUKA)的要约收购,持股比例升至近95%,此后,美的集团又宣布收购以色列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高创(SERVOTRONIX)。两笔收购,使得美的集团一跃成为全球重要的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系统厂商。
美的集团副总裁顾炎民表示,美的有成熟的产业链整合经验,对机器人产业有着多年的亲身参与和全面考察,市场与技术结合,将产生协同效应,创造多方共赢的未来。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美的控股副总裁袁利群也谈到了美的集团为何要布局智能制造领域。
“制造业通过大规模、低成本生产的模式已经属于过去,新的成本优势如何去实现?”袁利群认为,中国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上没有享受到品牌溢价,所以要通过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的领先性,智能制造既能降成本,对产品的品质也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