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纽伦港新动态•第382期】收入不平等拖累美国经济

(2017-02-08 09:06:16)
标签:

财经

时评

分类: 其它、综合
【纽伦港新动态•第382期】收入不平等拖累美国经济
2017-02-08 金融读书会


编者语:
强有力的经济需要强劲的消费和投资拉动,才能运转良好。中等收入阶层是社会消费及储蓄的主力军。在美国,中等收入阶层不仅占消费的大头,也提供了大部分的人力资本,还拥有大多数有形资产,比如房屋和轿车。然而,近段时间中等收入阶层的萎缩严重损害了经济。敬请阅读。 

文/阿里·阿里奇(IMF西半球部高级经济学家)

在美国,税前家庭实际收入处于全美中位数的50%至150%之间的中等收入阶层正在不断萎缩。1970—2014年美国中等收入家庭数量占全美家庭总数的比例下降了11个百分点,从58%下降到47%。也就是说,美国收入分配正在两极化,即空洞化,中等收入家庭要么变得更富裕了,要么变得更贫穷了(见图1)。
 

 
1970—2000年,这种两极化主要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因为升至高收入阶层的家庭(实际收入或扣除通胀因素后的收入高于中位数的150%)比跌入低收入阶层(实际收入低于中位数的50%)的家庭要多。但是,自2000年以来,情况完全逆转。跌入低收入阶层的家庭比升至高收入阶层的家庭要多。
 
跌入低收入阶层对家庭造成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平均实际收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的情况下。近年来,空洞化阻碍了消费,从而损害了经济,因为消费是美国的主要增长引擎。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国更低的消费也给它的贸易伙伴带来了损害,同时还影响了其他许多通过全球生产链和金融链而与美国经济有间接联系的国家。

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趋势
 
强有力的经济需要强劲的消费和投资拉动,才能运转良好。低收入家庭消费能力有限,储蓄很少。虽然高收入家庭储蓄很多,但相对于其收入来说,消费得太少。中等收入阶层才是社会消费及储蓄的主力军。在美国,中等收入阶层不仅占消费的大头,也提供了大部分的人力资本,还拥有大多数有形资产,比如房屋和轿车。因此,中等收入阶层的萎缩损害了经济。
 
1970年以来,发生变化的中等收入家庭数量占美国家庭总数的11个百分点,这些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经济的发展;因为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家庭升至高收入阶层,而另一半则跌入低收入阶层。但是,自世纪之交以来,变化的长期趋势显示出恶化的迹象。尽管1970年至2000年间大多数家庭从中等收入阶层升入了高收入阶层,但2000年以来,仅有0.25%的家庭升入高收入阶层,而跌入低收入阶层的家庭则有3.25%。
 
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代表着其在整个经济中的相对权重。在上述期间,中等收入阶层日益空洞化,其在全美总收入中的份额正在萎缩。1970年,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占美国总收入的比例为47%左右,而2014年则为35%。中等收入家庭收入减少的份额与高收入家庭收入增加的份额大致相当。而低收入家庭收入份额在整个期间保持不变,占全美总收入的5%左右。近年来的工资低增长也是造成这些趋势的原因之一,工资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复苏缓慢,同时还因为人们没有变换工作(Danninger,2016)。

不平等与两极化

尽管经济学家对收入不平等不断扩大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收入两极化现象还没有引起广泛关注。收入两极化是衡量收入从收入分配的中部向两极移动的程度。收入不平等是衡量收入分配两极之间收入差异的大小,即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
 
收入不平等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基尼系数是测算家庭收入分配的统计离差。而用来衡量收入两极化的类似指数远没有基尼系数那样广为人知。这种两极化指数主要是估算那些收入靠近分配两极的家庭的相对比重。两极化指数数值在0到1之间。当所有家庭收入都相同时,该指数为0。当收入向两极靠近的家庭数量增加时,指数也将增大。如果一些家庭没有收入,而其余家庭收入相同(非0),则指数为1。图2显示,对基尼系数和两极化指数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收入两极化比不平等程度增长更快。而且,2000年以来,基尼系数基本保持稳定,而两极化指数则持续增长,这表明近年来在社会和经济上中等收入阶层的空洞化可能比收入不平等甚至更加令人担忧。
 

拖累经济
 
最近,向收入分配低端移动的家庭过多,这可能产生负面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向下移动也可能被视为不公平,这也理所当然。
 
两极化还可能对总体经济造成严重后果。1998年以来,大部分的两极化表现为中等收入家庭成为低收入阶层。对总体经济而言,这种向下移动减少了收入,导致消费损失。根据估算,1999—2013年两极化已造成相当于半年消费增长的损失,总消费因此累计损失了1.75个百分点(见图3)。
 

 
雪上加霜的是,最近的证据表明,所有家庭类似的收入增长并不能带来消费的同样增长,而在不久之前,收入增长通常会引发消费增长。用经济学家的行话来说就是,尽管经济学家预测多数低收入家庭会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消费,但经济的消费边际倾向已降低。这对消费施加了更多的下行压力。1999年至2013年间,消费对收入增长的响应较慢,而由此造成的总消费损失估计也有1.75个百分点,相当于另一个半年期的消费增长。
 
我们只能假设造成两极化程度上升的原因,及其对总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其中一些涉及税收和移民政策。技术进步、工会化程度下降以及经济衰退也可能会是影响因素。有必要对这些方面以及其他可能的原因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理解造成收入两极化的原因,能够帮助当局制定政策,以突破这一困境,让大多数人看到自己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也有利于处理向收入分配低端极化所带来的社会及经济影响。

全球现象
 
尽管本文专注于美国的收入两极化,但是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空洞化现象(见图4)。例如,在加拿大和德国,近几十年来两极化现象似乎比美国更突出,而在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两极化现象则已减速或减轻(Bigot等人,2012)。
 

 
有关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数据很少,但世界银行会定期计算很多国家的两极化指数,其结果也显示空洞化一直在上升。例如,IMF(2006)使用世界银行数据的研究发现,从20年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前十年中期,所分析的九个亚洲国家中有八个的两极化程度呈上升趋势。其中,两极化指数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中国,最小的是斯里兰卡。在此期间,只有泰国的两极化指数出现下降。(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