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 |
分类: 但斌观点 |
1965年,巴菲特收购濒临破产的价格极其低廉的“抽剩的雪茄烟头”型的伯克希尔纺织公司。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厂是巴菲特开始走向成功的起点,也是他第一次失败的经历,他最后不得不将纺织品公司业务廉价卖给了别人。《华尔街日报》曾评价,“这是少数几个让巴菲特赔钱的商业之一。”国内有些朋友,有的已收购有上市公司,曾有朋友告诉我他就是想从收购上市公司开始复制巴菲特的神奇......不过,巴菲特先生承认了自己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厂的错误。当年年度报告中记载着这么一段话:“我知道这是一桩很难做的生意……当时的我或者是傲慢自大,或者是天真无知。现在,我吸取了很多的教训。”
吸取很多教训,从“傲慢自大”变得谦逊的37岁的巴菲特先生,由此,开始了一段人们可能永远无法复制的真正传奇投资经历。1967年3月伯克希尔出资860万美元购买了奥马哈的两家头牌保险公司——国民赔偿公司和火灾及海运保险公司的全部流通股,其合计拥有2470万美元的债券和720万美元的股票组合。至此,伯克希尔公司抛弃了纺织主业,开始了保险帝国的营造。1968年,国民赔偿公司保费浮存金收入2000万美元(浮存金是一项保险公司持有但不属于保险公司的资金。在保险公司的营运中,浮存金的产生原因在于保险公司在真正支付损失理赔之前,一般会先向保户收取保费,这期间保险公司会将资金运用在其他投资之上。通常保险业者收取的保费并不足以因应最后支付出去的相关损失与费用,于是保险公司便会发生承保损失,这就是浮存金的成本),税后利润达到220万美元。巴菲特利用保险公司稳定的现金流进行证券投资组合操作。1969年年底,巴菲特清算并解散了拥有100名股东的巴菲特合伙人公司,其合伙人的应得资产以伯克希尔股份的形式支付。
自伯克希尔1967年全力投资保险业以来,伯克希尔的浮存金每年以20%多的复合成长率增加。从1968年底浮存金2000万美元,到2006年年底时,浮存金 已达到509亿美元,这些浮存金大部分时间的成本为零,甚至是负的,2002年伯克希尔的浮存金成本只有1%。如此低的资金成本成就了巴菲特的投资梦想,当然,他的伟大成就并非靠“垄断”的保险业得来,他还需要凭智慧、经验、直觉和勇气在正确的方向上运用财富,购买并长期持有美国运通、可口可乐、迪士尼、吉列刀片、麦当劳及花旗银行等许多伟大公司的股票,让巴菲特一手创建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经过了40年的风雨后屹立至今。
前一篇:股票投资的“义”与“不义”
后一篇:致东方港湾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