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洒在银色的沙滩上;海鸥,翻卷着万卷波涛……
这是在童年就开始记忆的一句歌词。对这句歌词的眷恋,常常让我不能自己。幻想,有那么一地月光,浅浅地覆盖在温柔的沙滩上,有没有凤尾竹不要紧,就那么遥望蓝天,聆听海浪的浅吟低唱。如果有你在身边更好,不必说话,静静地感应你的心跳。
从童年开始渴望有这样的沙滩,这样的月夜和这样的你,所以,这样的场景就反复在梦里枕边出现。当累了,感觉身心疲惫之时,这种迷惑和怅惘的思念就更加迫切。
这大概就是我挥之不去的浪漫情结吧。
十年前,我有机会去到了海边。椰林、海浪、沙滩、仙人掌,三亚的海滩真的有《外婆的澎湖湾》唱得那样美。那次是随团考察,匆匆忙忙的行程,根本没有时间在月光下的三亚海滩漫步,好长一段时间都让我耿耿于怀。不过,我很快就释然了,那种只有在梦里的感觉,仓促地到现实去感受,可能带来的结果是失望。就让这种浪漫幻想永远留在的梦里,不是更令人神往吗?
三年前,我去到一个小镇工作。在镇上,我见到一个女子。三十七岁了,大小便失禁,从生下来就瘫痪在床,没有读过书,从来没有过散步的感觉,当然也没结婚和生子。她和她的老父亲,住在镇上一个低矮的小棚子里,靠政府的临时救济为生。彼时,为她的命运感叹之时,我在想,在她的内心世界里,是不是也有过普通人一样的浪漫心情?她告诉我,只要能出外走走就心满意足了,还哪有更高的奢望?
后来,他的老父亲来镇里反映,年纪大了,推不动老女儿了,希望解决一辆电动轮椅,这样她就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通过与残联联系,给她争取到了一辆电动轮椅。这以后,偶尔经过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她坐着轮椅在外面晒太阳,轮椅的旁边挂着她的导尿瓶。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坐车行进在那条通向小镇的公路上,突然发现了她和她的轮椅。让人惊奇地是,她的后面还坐着一位盲人。她镇定自若地驾驭着电动轮椅,开心地对着夜空的星星和月亮指指点点。后面的盲人听得很专注,不时还用嘴唇在他看不见的脸庞亲吻一下。司机也感到惊奇,特意停车看了一会,感叹道,原来是人都渴望浪漫啊!
是啊,是人都渴望浪漫,只要对生命尚存留恋的人,谁不渴望拥有浪漫的情怀和浪漫的生活?
几年前,我曾到精神病院看望一位病人,特地留意观察了一下那些精神病人。他们很安静坐在活动室里,有的看报,有的看电视,还有一部分人趴在窗户和门边,望着外面的世界。他们的神情很专注,如果不是穿着医院特有的服装,说不准,你会误以为走进了哪所学校呢。有一个女患者坐在那里不停地喃喃自语,据说,她的三岁女儿是因为追赶萤火虫不慎落水溺亡的。她反复说,孩子,等等我,我们一起去捉萤火虫!精神病患者往往是对某一件事情思虑过度而引起的精神错乱,这种思虑,并不排除最初的浪漫渴望。
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着浪漫幻想,随着年龄的增大,幻想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更新。这种幻想到死都没有停止,即使死亡的那一霎时,心中也有一个愿望,升到理想的天堂。正是这种幻想,让人有了生长的动力和生存的勇气。
为什么我会生长得如此健康,是因为我对生活充满幻想。原来,每一个生命体的人在自己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图腾,这个理想的图腾引导着人不断努力创造,通过努力创造争取实现理想图腾的场景。这个“理想图腾”就是人的“月光”。
人是这样,一个家一个群体,乃至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君不见,“神七”都神奇地在太空漫步了吗?从“神一”到“神七”,再到随之而来的“神十”或者“神百”,不正是一个国家的“月光”?
心存月光就是心存希望,它是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新浪读书:洞庭听风 欢迎进入现代文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