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种爱

(2014-02-06 20:46:33)
标签:

感恩的心

恩慈

无私

文化

分类: 哲学.人生

    刘易斯(C.S.Lewis, 1898-1963)是典型的英国学者,他的学经历中不是牛津就是剑桥,他的专长是写作,题材包括文学、宗教以及广义的人生哲学。

  要想评断他的功力,最好听他谈谈大家熟知的问题,「爱」就是最好的例子。《四种爱》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作者从「上帝是爱」这句圣经的名言谈起;我看到这句话,兴趣随即下降,勉强再读三页,看到「爱不是上帝」,精神为之一振,因为我觉察作者的哲学分析技巧并非泛泛。接着的阅读经验只能用「击节赞赏」与「拍案叫绝」来描述。看完全书,深受启迪,并乐于与人分享心得。

  四种爱分为两组,第一组有三种,就是我们常说的「亲情、友情、爱情」;第二组只有「恩慈」一种。前者是有所求的、属于地上的,后者是无所求的,属于天上的。这种区分的用意,要到最后才揭晓。先以人间的三情来说,共同的性质如后:

  首先,有一利就有一弊。亲情出于血缘,由熟悉而生依恋,平凡而不挑剔,提供安全与舒适;但是遇到个性不合、观念冲突、生活习惯又有差异时,亲情所造成的压力可以让人喘不过气来。像「家庭会伤人」这种刺耳的说法,其实是潜伏在亲情阴影中的残酷事实。

  友情出于志趣相投,显得既高尚又可贵,有些近似无所求的属天之爱了;但是它又注定画下界线,使朋友与非朋友壁垒分明,然后圈内人的自负与傲气随之而来。

  爱情是两个人之间最强烈的依恋,即使明知重重险阻,也愿共同奔赴不幸,「直教生死相许」是也;但是,热情不易持久,俗事太多杂物,似幻似真的爱能经得起考验吗?利弊互见的下一步,是——

  第二,要维持就须提升。人间三情并非不能维持,其秘诀在于提升。亲情是注定的,因此接受比期待更重要。「恨铁不成钢」一语,显示了爱与恨的纠结,这正是亲情的盲点。从接受再提升为欣赏,则亲情可大可久。友情以志趣相合,原是最纯洁的,其陷阱在于党同伐异,自以为是,更可悲的则是降格为营谋世间利益。记得这些缺点,就不难找到提升之路。爱情迟早会走出梦境,因此要避免偶像化与神圣化;它使人在有限而相对的生命中,暂时品尝了无限而绝对的滋味,即使是电光石火的一瞬间,也足以使人大开眼界。不过,仅此而已,苛求于爱情者,将逃不开失望的结局。再下一步,则是——

  第三,从影像走向真实。人在三情中,有施也有受;施受之间生命获得滋润与勇气,可以发挥潜能与创意,使人间变得多采多姿。如果以「能爱的动物」来定义人类,并不会太离谱。刘易斯认为,上帝是爱,人是祂所造的极品,自然有能力去爱了。然而,谈到能力,就暗示了永远达不到的完美,因为完美者本身就是爱。换言之,人间之爱不论如何伟大,都只是影像而已;影像若是离开真实,不仅容易幻灭,而且必定变质。作者一再提醒我们:「把爱当做神,这个神就会沦落为魔。」意思是:如果你以为爱为绝对的理由,好像「为了爱,什么都可以做」,结果将陷于魔境。因此,说「上帝是爱」是一回事,而说「爱是上帝」则是全然不同的另一回事。

  结论是:为了稳定人间之爱,必须回溯到「恩慈」。这是第四种爱,原是上帝对人的爱。我们若不是基督徒,可以将它设想为一般宗教所推崇的无私之爱。无私的出发点是自我的任何一种爱,经由洞见其弊,努力修行提升,回归真实本源,孕生平等智与慈悲心,然后朝着博爱的理想前进。刘易斯秉持西方学术训练的犀利辩解能力,结合他所信仰的基督教独特的教义,对「爱」作了彻底而透明的探讨,归结于谦卑与感恩的心。人类因为能爱而肖似神明,也因为知道自己的爱永远不够完美而谦卑。

  阅读《四种爱》,可以学会犀利,更可以感受启迪的喜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