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假设你今天晚上就要离开人间,来不及与任何人道别,那么你最遗憾没有向谁讲明什么事?为什么你到现在还不肯向他们表白呢?
从小开始,我们就把一些话藏在心里,因为不知道该不该说,又怕说了之后,结果不像自己所预期的。于是,喜欢一个人,反而与他保持距离;讨厌一个人,却又装得若无其事。
表面上,这样可以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与和谐,但是自己内心的挣扎也加剧了。我们常在等待适当的时机,以便坦白说出自己对他人的感激、怀念、欣赏、爱慕,或者对他人的不满、讨厌、鄙视、痛恨。但是这种时机可能永远不会出现,直到你发觉自己走到生命的终点,再不说就来不及了。
我建议:好话立刻就说,因为任何时机都是合宜的,也许对方已经期待很久了。至于坏话,不妨再等等,因为对方也许会改过迁善。不然的话,自己的心胸与眼界也可能变得更宽广,不愿再去计较了。
生命走到终点而毫无遗憾,实在是有福的人。
你最珍贵的记忆是什么?
这个问题纯属个人的秘密。有些人珍惜亲情、爱情、友情,有些人难以忘怀学业及事业上的成就,也有些人把宗教上的皈依当做生命的转捩点。从反面来看,有些惨痛的经历,事后却成了珍贵的记忆:但是,“事后”二字十分重要。举例说,若是大陆上的文革不曾过去,许多回忆式的小说与报导就不会那么感人了。文革经历对大家都是重要的(即使不宜说是珍贵的)记忆。有了这种记忆,生命中善的、恶的与高的、低的都无所遁形,然后怎么为人处事,是否还要坚持什么,都变得异常清晰,“人啊!人”终于露出真正的面貌。
“不经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珍贵的记忆是要我们先付出代价的。我自己常常萦绕心头的是,在美国念书的那三年多,如何由濒临绝望、饱受委曲、暗自饮泣,到克服障碍、赢得尊敬、成功归来。一幕幕历历如绘,当时固然痛心疾首,事后回想则别有一番滋味。“凡走过的,必留下足迹。”我对自己付出过这么高昂的代价,从不觉得后悔,因为没有付出就没有成长。
你愿意自己的朋友坦白而直率地说出他们对你的真正想法吗?
愿意。
朋友相处久了之后,容易互相迁就,大家了解对方的性格与脾气,知道说了也没用。没用是指两方面而言:一、无法产生效果,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二、无法改变事实,就是朋友还是朋友。
那么,为何我还愿意朋友坦率说出他们对我的想法呢?因为朋友是我的镜子。先不管有没有用,至少我必须“认识我自己”。年龄稍长之后,谁还愿意以真诚之心待我,谁就是我的朋友。
万一真心话非常“逆耳”,又该怎么办?这时可能有两种情形:一、朋友误会了我;二、我在自欺欺人。两者都有可能。误会可以化解,自欺欺人就须痛切反省。无论如何,总是有益于我,难怪孔子要以“友直”为“益者三友”之一了。
镜子可以正衣冠,朋友可以明性情。但是不说真心话的朋友,怎么算是好朋友呢?
http://images.dangdang.com/images/9254379_b.jpg
-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ISBN:9787801736154
- 出版时间: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