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2012-03-19 13:50:05)
标签:

烘焙基础

海绵蛋糕

全蛋海绵

全蛋蛋糕

蛋糕胚

烘焙

diy

美味

美食

分类: 兔子家de蛋糕and甜点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海绵蛋糕,是最基础的蛋糕之一,只用蛋,糖,黄油,牛奶核心材料做出的口感最单纯淳朴,却最值得回味,拥有棉细,软润口感的蛋糕

    标题图就用我比较满意的小嶋海绵3号。这不是我做的第三个海绵。是小嶋配方的第三只~~ 
    我喜欢这种简简单单,没有修饰的蛋糕。但是越是没加修饰,就像没化妆的女人,最能看出美与丑~
    其实越是简单的东西,可能想做到最好,也不是很容易。图上的蛋糕,虽然不能说做的多好,但是对我来说,有提高,有进步,也有心得和经验,毕竟坑了这么多鸡蛋,不能白搭了。所以决定写篇文总结下。一门心思认真做东西其实是很有激情滴,特地与爱好烘焙的tx们共勉。
    我曾经磕过一次海绵(不是一个是几个啦)。没发文..那时候也没微博,不能发表心得和求助和求鼓励~~那时候觉得自己及格了,现在翻出来看看,虽然不是很烂的海绵,但是提升空间真是很大呀(下面这个是早期做的海绵)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个人觉得,分蛋和全蛋的蛋糕,都值得好好做下。毕竟是两大基础蛋糕。口感也不一样。
全蛋蛋糕,指的就是全蛋+糖类(可能含蜂蜜,水饴,麦芽糖等)一起打发,利用蛋+糖融合后的粘性。包入空气。再拌入粉类和油脂及液体。因为打发的时候含有蛋黄,所以起泡是很细腻的,做出的蛋糕也拥有均匀细致的毛孔组织,像极了一块海绵。所以也叫海绵蛋糕。
    分蛋的蛋糕相对全蛋,打发和操作都相对略低。但是其中也有很多技术,等我详细操练多了再po文。

    吃到自己做的高分蛋糕,除了能体验美味,还有成就感,外面的蛋糕胚,已经没有小时候的味道,哈哈,不一定是我们技术好,但是他们一定不认真~

----------------------------------------------我是废话分割线-------------------------------------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这个1号和3号的对比图,图片只是装饰,增加阅读趣味,嘻嘻)



第一个配方,是来自小嶋老师的海绵蛋糕--感谢欢欢的翻译,原文在这里

海绵蛋糕(18厘米圆模=约7寸)
材料:全蛋150g
      砂糖110g (减量见下)
      水饴6g
      低筋粉100g
      黄油26g 牛奶40g

配方是摘抄欢的。写下我的操作细节及做法。

---------------------------------------------我是配方分割线---------------------------------------

这个配方很多人会觉得很甜,兔纸也是怕甜的,所以各种减糖都做了一下。个人觉得糖量减到80-90g左右,还比较合适,如果再减,可能会略微影响蛋糊打发的粘性哦。粘性减低不代表不会成功,只是相对,再接下去的步骤,拌粉,拌液体,稳定性可能会略差哦~~~如果你觉得打发,搅拌,温度,时间都没问题。糖量很低,那么尝试增加一些看看。

水饴是什么?
其实水饴是麦芽糖的一种,这个配方用的水饴是主要用玉米淀粉为原料,以
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
区别于我们经常看到的黄褐色麦芽糖,水饴是透明纯净滴,质地粘稠滴。

很多人纠结这个水饴。有没有能不能做的问题~~其实没有不能改的配方,只是改了效果如何的问题。
我试验过,用蜂蜜,麦芽糖,水饴都做过!都可以做出不错的海绵。但是加了水饴的配方,组织更加绵密细致。因为水饴增加的蛋糊的粘稠性和稳定性。上面提到的糖量影响粘度也是一样的。这个会在后期搅拌有一定的影响,对组织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水饴的作用。加与不加,可以看自己条件哦

黄油和牛奶。黄油能否换成植物油问题讨论的已经很多了。会影响点口味,热量一致。并不是说吃液体油就更健康一点。所以看个人。我之前做过完全不加牛奶的配方,和比这个配方液体少的。第一次做觉得液体量还蛮大的,后期拌入比液体少的难度略高一点点,因为多嘛。但是吃到就发现,口感很润。很棒。特别是放了2天,也不干。液体多,也是有好处的。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这是小岛2号完整未切开

-----------------------------------------我是做法分割线------------------------------------------------------
说做法:(按照小岛配方150g蛋液做法,其他大量的,商业的,用厨师机的不同哈)
准备工作,准备水浴的工具,面粉过筛2次。烤箱预热180度(海绵的烘焙温度大概在170度,但是家用烤箱温度保温不好,开门放入冷的蛋糕模,和遇到冷空气会骤然降温,所以我都是180度预热,保温比较好的嵌入等,可以170-175度预热,请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后面细说)
蛋糕模垫纸,如果是不沾的可以省略。我用的不沾的固底模,所以方便起见我底部铺纸。
(事先忘记拍,这个是脱模之后的,领会精神哈)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首先,打发蛋液。我的做法是:鸡蛋先打散(用手持蛋抽),放入砂糖,(如果有水饴蜂蜜也一并放入,水饴需要也水浴加热下增加流动性),然后水浴(70-80度水,最好是摸着烫的,但是最好别是滚沸的开水),继续搅拌,继续水浴,到比体温略高因为全蛋在38-40度的时候,是最容易打发的。取出打蛋盆,开始打蛋。(换电动打蛋器)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先用打蛋器,高速打蛋。打蛋盆要侧一点,使得蛋液集中,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打到蛋液颜色明显变浅,打蛋器经过,留下明显的花纹。蛋糊流动性变慢。拎起打蛋器,用流下的蛋糊写个8字,如果字迹不马上消失,就是ok,大约4分钟左右,这时候可以转低速再继续打2-3分钟。低速的时候打蛋器不动,慢慢转动打蛋盆。这样可以打掉比较大的起泡。打蛋器高速打发,会有些大气泡。低速打发的时候,起泡会比较细腻。所以做海绵还是戚风,最后都会有个低速的过程,目的都是让气泡均匀细致。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最后的面糊,很光滑细致,牙签插入1cm左右不倒掉。就是好了。这个手感,做多了,不用测试也知道。
如果觉得图片不够直观的话,可以看下视频
新浪的还没传,这是优酷的

全蛋打发程度(《------视频请点击)

然后拌入粉类。

小岛海绵的做法是一次倒入全部的粉类。那就按照这个做法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具体手法,可以看视频
拌入粉类的手势《----------视频请点击这里

 
苍白的文字描述大概是,刮刀从侧面2点钟位置切入面糊,划过打蛋盆的中心点。到对角线方向8点钟位置。沿着打蛋盆边缘,划到9点钟位置,再翻起面糊,其中,要切实的刮到中间面粉的位置,手法要轻柔一点。大概拌30-40下
视频里,我还有些习惯的刮盆动作等,纯属习惯+强迫症。要辩证的来看哈。

    关于手法,我只是参考欢欢的翻译和自己的摸索。我不确定这个手法是唯一且最佳的哦。
其实我以前做海绵,一直是用其他拌粉的方法。即,经过粉筛把低筋粉分2-3次,均匀的筛到面糊的表面
然后用蛋抽,直立画圈搅拌(不要像打蛋那样用力和快速哦,画圈即可)。次数不要过多,应该每次很快就可以搅拌均匀,再筛下次粉。
    这个方法我做其他海绵的配方,搅拌,都很好用。也不容易消泡。但是小岛的配方因为想尝试原配方的手法
所以没试验。欢迎大家试验补充告诉我。我有机会也会试下是否通用~~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拌完粉类的蛋糊,应该更加浓稠。这个步骤没拍。参考视频的最后状态吧!

拌粉的同时,把黄油和牛奶水浴加热到比体温略高,40度。这个温度,淋入蛋糊,不容易消泡哦

将黄油牛奶混合均匀。顺着刮刀,均匀的淋到蛋糊表面,然后用刚才一样的手法,拌大概90-110下(这个次数是小岛海绵独有哦)


同样,点击视频看详情哈------------拌入牛奶和黄油视频
同时拍了完成的面糊状态,给大家参考----》拌好的面糊状态

完成的面糊是很光亮,很细腻,很缎带的!不应该有大泡泡冒出来,如果有泡泡不断冒出来,就可能是消泡了。

    这里再说下拌入黄油及液体的手法,我觉得也不一定是唯一的。因为我以前也是用拌戚风的手法来拌的。
还有一种方法,是将一部分面糊,先盛出。将黄油液体与之先搅拌均匀,再倒回原来的面糊中。这样消泡的概率也会降低。但是小岛的配方我没有尝试,以后一定要找机会补上。


    做好的面糊,从高处(大概20cm左右?忘记目测了),倒入模具。从高处倒入也是消掉一部分大气泡。
然后从10cm高度,向下磕2次模子。震出大的气泡。

    放入预热180度的烤箱。烤约33-35分钟。
    预热温度之前说过了。烤温,其实应该是蛋糕烘烤过程中实际的温度,而不是烤箱显示的温度!
其实家用小烤箱,都应该配个烤箱温度计,或者说2个。因为烤箱内部实际的温度可能跟显示的温度,或者你设定的温度有偏差。而且烤箱内部不同角度温度也不同(不是烤平盘的饼干之类,可以忽略不计)
小岛海绵建议的温度是160度。但是考虑到模具的受热速度,烤箱开门的降温等因素,我摸索的比较合适的预热温度在180度左右。

    温度低了,蛋糕未能及时的受热及定型,就可能消泡,出来一个组织松垮的海绵。
    温度高了,可能定型快,影响后期涨发,也可能出来一个大厚皮海绵。而且温度高,模具四周受热太快,蛋糕周围定型太快,会导致后期中间隆起。因为四周已经烤熟,内部气体无法膨胀起来。而中间部分还未烤熟。所以会出现中间高的情况。但是中间高的情况,并不一定完全是温度的影响!!!也可能是打发不好,或者过度。正常的有一点点的中间鼓起,是正常的。后期应该会消除。
    另外如果模具是非直角,而是侧面梯形,即是上大底小的模子,或者模具比较小号,6寸或以下,都可能会中间鼓起哦,不一定是技术问题哦。最后还是看组织判断

(下面图,就是一个皮厚的例子,当然,厚皮也有人喜欢,比如偶~~这个是另外一个配方)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烤的时间

当然皮厚还可能是烤的时间长了。一般到了建议的时间,开炉,轻拍蛋糕,觉得里面是有点实的,基本就是熟了。这个也是经验.....木办法拍视频演示。我的经验是,一般操作正常,我第一次会按照比建议的时间略长1-2分钟,测验及出炉。因为宁愿烤过一点点,好过不足一点。不足的话,回天乏术!

出炉

海绵出炉,再15cm的的高度摔下,震出热气,防止回缩。但是海绵其实回缩不多的。不像戚风。
所以一般出炉稍微倒扣个5-6分钟,就可以翻回正面了。普通模,完全冷却再脱模。我用的不粘模,一般一会儿就自己跟模子离缝了。过了十几分钟,稍微冷却点脱模,或者完全冷却再脱模,我都试验过。问题不大。
所以我的海绵都有倒扣的格子印。这样也能去掉烘焙中中间一点的隆起。不过我比较偏爱格子^_^。我试验过不倒扣的海绵。好像会有一点点微弱的缩,但是影响也不是很大。

补充下脱模的细节(看到图上蛋糕和模具的缝了么)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出炉,倒扣之后翻回来大概十几分钟之后,蛋糕已经自己脱模,跟模具有一个缝隙了,这时候用硬纸片(比如名片),或者小刀(注意用侧面接触模具防止划伤)(不建议用贝印那款脱模刀,太厚),在缝隙里稍微划一圈,就可以倒扣模子,敲敲底部,扣出蛋糕。其实蛋糕自己脱模,靠的是重力,为了避免小小粘连,造成一点点破皮啥的(因为蛋糕皮比较娇嫩,大厚皮除外哈),我这个强迫症还是喜欢划一圈。

如果是其他模具,不能用这个方法。如果是阳极的模子,建议完全冷却再用金属脱模刀脱模!
--------------------------------------------------------------------------------
切海绵......这个还用说么..不过ms有人要..
我是用锋利的锯齿刀,切海绵要轻轻来回拉着切..是刀刃部分在切,而不是整把刀再切....
还有就是刀要够长......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
补充2个我经常做的配方

海绵1(18cm圆模一个)

全蛋150g 蛋黄1个(全蛋+蛋黄约17g)细砂糖:78g 盐:1g
低筋粉:90
牛奶:36g 黄油:18g

温度:180度 约30-33分钟

海绵2-来自甜点教科书 口感偏干,配方无牛奶,但是相对操作简单,失败率低

全蛋:150g 砂糖:90g 低筋粉:90g 黄油:15g
温度:180度,约30-33分钟
--------------------------------------------------


以上是我的心得和经验。欢迎补充和指正,我自己也会不断修正和补遗。 如果还有什么遗漏和补充,我会更新这篇。 烘焙本来就是一群爱好的人们聚在一起,大家分享心得经验,指出不足和缺点。所以任何意见都是欢迎的。

偶的微博如下,如果能与你们互动,能在折腾的过程求鼓励,求支持,求指点,求闲聊,那就更好啦,欢迎互粉。

全蛋海绵,越简单越不简单(配方+做法+心得+多图+多视频)

--------------------------------

18cm金色固定圆模地址请点击《---------------
18cm金色活底圆模地址请点击《---------------未接通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