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一周市场3个交易日连收3阳,迎来了开门红。
大盘之所以如此强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到基本面的支持。据统计,在目前已发布业绩预告的596家公司中,预喜比例高达76%。上市公司业绩的大面积增长无疑是牛市持续的最大理由,并且有望在今年1-4月的年报公布期间掀起新一轮的年报行情。
再从资金面分析,最近我们并没有看到大盘新股发行的消息,而一级市场收益率的降低和二级市场的回升形成鲜明对比,必然导致部分打新资金回流二级市场。虽然回流比例可能不高,但其巨大的基数使得这部分资金量相当可观。同时,在通胀和银行存款实际利率仍然为负的背景下,储蓄搬家的趋势仍在继续。根据上海证券报和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共同推出的最新一期《股市月度资金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达到1.8万亿元,其中12月里小幅增长200亿元,延续此前的增长趋势。热钱的持续流入可以很好的解释目前的题材股行情。
最后从技术上看,大盘继去年底突破大双底颈线位之后,又连续突破多重均线压制,特别是周五如上篇文章预期突破60日的中期分界线,标志着新一轮中级行情正式展开,上涨将成为中、短期市场的主旋律。
在震荡上涨的主基调下,投资者还应注意把握市场节奏。本周的市场热点方面,奥运、医药、消费及通胀受益主题投资概念继续强势运行,短线涨幅巨大的个股虽然出现震荡,但并未改变中线向上趋势。有色金属、能源等二线蓝筹股又成为资金追捧的新宠,大量热钱不断寻找投机或投资机会,形成了市场热点由三线股向二线股的轮动。而一线指标股经过持续调整,成交量放大,已有止跌回升迹象。空头的打压与多方的逢低吸纳同样坚决,连续调整后可能迎来反弹机会。但总体来看,大盘指标股目前还只能是脉冲式反弹或补涨,持续性并不强,近期主要机会还将集中于各种中、小盘的主题投资概念。操作上,对于已经持有中、小盘强势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可以继续持股等待各种主题热点的轮动上涨,而不必对盘中短暂的热点变化过于敏感,追涨杀跌可能得不偿失。而持有弱势指标股的投资者,应把握指标股和中、小盘成长股之间的“跷跷板”效应,在指标股反弹而成长股调整时,考虑进行换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