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微电影也能拍出大电影的质感,只是我对《致父亲》的第一观感。影片由韩国导演韩承桓执导,他曾经完成过网络热播微电影《男得有爱》,所以他的作品极善于抓住观众的眼球。《致父亲》在微电影中来说耗资不菲,明星李晨担纲主演,讲述一对父子摄影师之间的亲情交流,同时还有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的时代细节,这些都容易使人动容。
一个时代苍老的印记
《致父亲》讲述李晨饰演的摄影师王浩然接到父亲(李郁文饰)的电话,父亲希望他能够回家帮忙拍一张母女合影,结果他才知道父亲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忙于工作的王浩然这才开始审视自己对父亲的关心不够。影片中王浩然是一名商业摄影师,为多家公司拍摄平面广告,收入不菲,从他开的越野车就能看出来。王浩然的父亲王秉正是一名传统摄影师,一辈子开个照相馆给周边的热门拍照,他钟爱胶片带来的柔和亲切感,父亲认为数码相片是没有生命力的,也太科技感了。
影片中导演不忘用特写镜头来展现父子两人的年龄差距,父亲的苍老和儿子的青春对比明显,当儿子长大成人独当一面时,父亲已经垂垂老矣,新老两代人的变化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我们年青一代很少注意父辈的苍老变化,等到我们注意之时,才发现父亲已经真的很老了。所以还是那句老生常谈,对父母的尽孝还是要趁早。
父与子交流的可贵
中国人一直都是比较内敛的民族,这也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大家从不苟言笑到真情不外露,人越来越成熟,说的真话却越来越少,从而还导致了很难开口对父母表达感恩。这与西方人的直白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人总是有“不好意思”的心理作祟,父母一辈也相对矜持,所以大家有时候甚至会产生各种无解。
《致父亲》中李晨就对父亲不来自己的摄影展非常不理解,结果在一次偶然的发现中才知道父亲因为眼疾而没有去,那种悲伤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眼睛对于摄影师来说多么重要不言而喻,当失去了创作能力,父亲只能抱着照相机回忆过去。幸好还有一个儿子作为精神寄托,父与子的理解成为影片最精彩的段落。但话又说回来,父与子的冲突并不是东方国家才有,西方世界同样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父亲总是对儿子各种不满意,儿子才能不断进取发展,这是一种角力的关系,所以当父亲苍老之时,当父亲承认儿子之时,也才是父与子真正理解沟通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