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http://officestudio.blog.sohu.com/84765929.html
说起饼图,太常见了。在数据图表中,饼图的绘制最简单不过了。对比许多专业出版物上的饼图后,我总感觉平常所见到的饼图总有点不大和谐,例如这样的:
最近看到一个饼图制作的APA Style规范,十分的严谨,让自己对饼图的认识又加深许多!以下列出6点与馅饼爱好者分享:
-
单一饼图所比较的项目应该保持在5项以内,也就是说一张饼图所显示的区块不应超过五块。
那如果数据项超过五项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例如我们可以将五项以外的数据放入到第二个饼图中,构建复合饼图。
为什么不应超过五块呢?了解“定位”理论的朋友都会知道,人脑比较容易记住前五位,数据太多反而分散注意。 -
各区块应该由大到小依序呈现,最大的区块由12点钟方向开始,顺时针方向显示;但是如果所显示的数据项中有「其他(Others)」时,无论「其他」项之百分比大小,均应列为最末项。
我们的视线阅读顺序通常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习惯顺时针阅读。 -
强调差异的好方法是将各区块由浅色到深色依序标示,最大的区块颜色最浅,最小的区块颜色最深。也可以用线条或点的方式来区分区块。
这个一点也是个蛮重要的配色原则,大块浅色小块深色,整个色彩感觉就会显得平衡。 -
图形图不应出现负数,也应避免百分比总和大于100%的情况。别忘了,圆饼图又称为100%
graphs!换句话说,复选题的结果是不适合用圆饼图来呈现的。
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呵呵 - 建议不使用图例说明,直接将数据项、百分比或数值直接标识在各饼块。
强烈同意这一点! - 饼图上的数字,最好使用Arial,较之默认的宋体字更醒目。最好去掉饼块的线条描边(我个人的补充,呵呵)
看完这个饼图绘制规范,真的感觉专业在细节之间,下面我们按照上面的规范调整一下饼图:
对比以上2幅饼图的效果,哪一个感觉更专业一点呢?:)
前一篇:用图表说话--柱形图(Z)
后一篇:用图表说话--复合饼图(Z)
< 前一篇用图表说话--柱形图(Z)
后一篇 >用图表说话--复合饼图(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