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樱桃的滋味》:无人能抗拒的味道

(2007-10-07 15:09:10)
标签:

娱乐/八卦

 

《樱桃的滋味》:无人能抗拒的味道

 

《樱桃的滋味》:无人能抗拒的味道

 

 

   沙子还是沙子,一切都是沙子

  所有美丽的事物最后都成为沙子

  但美丽不是因为它最后成为沙子

  而是因为它曾经美丽过

 

 

  生与死永远是人类最严肃的话题。自杀更是重中之重的话题。

 

  “你相信生命由神赐予,也由他结束,但有时候人会觉得生无可恋,筋疲力竭,再等不及神来出手,他决定要自己下手……我决定把自己从生命中解救出来。”
    神学院的学生悲悯地看着他:“为什么?”
  “你知道也没用,我也不便告诉你,就算告诉你你也不会明白。不是你不明白,而是你不会感受到我的感受,你只可同情、了解、怜悯,但你能感受到我的痛苦吗?不,你了解我的痛苦,却无法感受它。”
   神学院的学生怔怔地看着他,念出了一句话:“圣人们、十二代教徒和《古兰经》都告诉我们,人不能自杀。身体受诸于神,我们不能摧残它。”
  巴迪:“我知道自杀是一种罪,但不快乐也是一种罪啊。当你不快乐时,你会伤害其他人,这不也是罪吗?伤害你的家庭你的朋友,不也是一种罪吗?”

 

 

   老人:“三十年前我也打算自杀,那时我刚结婚,万事不顺,在一个黑夜,离开妻子,我开着车去自杀,带着一根绳子。我来到一棵树下,想要把绳子抛到树上去,我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挂不上绳子,于是我爬上了树,把绳子缚得紧紧的,我的手碰到了一些软绵绵的东西——樱桃,甜到入心的樱桃。我吃了一颗,又多肉又多汁,我禁不住吃了一颗又一颗,突然我留意到,太阳从山顶悠悠升起:太阳很美,如诗如画,整座樱桃园耀眼生辉。这时,我见到一群上学去的孩子,他们停在树下看着我,叫我用力摇一下树,樱桃掉到地上,他们捡起来吃。我很开心……”

   老人:“我还摘了一些回去,分给我老婆吃了。”

 

 

 

    巴迪埃伊开着汽车在德黑兰效外徘徊。许多失业者想为他工作,但他没有雇用他们。在公共电话亭,他听到一个年轻人对接电话的人说他缺钱花,巴迪埃伊主动请他搭便车,表示愿意资助,条件是在他当晚自杀后将其尸体掩埋,结果遭到拒绝。后来他又先后找到几个人:收集废塑料袋的人、库尔德士兵、阿富汗看门人以及神学院学生,但他们都拒绝了他的请求。还郑重地告诉他自杀是错误的。最后,一个叫巴盖里的老人同意帮他的忙。但他又犹豫了。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异常的简单,在影片开头,巴迪埃伊开着车,询问路人,给我的感觉,就有些主题先行的味道,不过,在后来的近镜、中镜、远镜自由潜出潜入之间,逐渐淡化了这种味道,使人真正对故事感兴趣起来。一个想自杀的人,想找过“助手”帮他解决,可怎么也找不到,老人的出现,似是一种刻意,有些突兀,传经布道般的庸俗的说话,我却丝毫不感有何不妥之处。原来,每个人在生与死的面前,都是这般的脆弱。当真正面对死的那刻,原来生是如此的美好。

    整部电影充满着悖论,不论是开头,还是结尾。电影是什么?电影是虚拟的世界,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制造出来的;但它同时又是真实的世界,因为里面有人在跳动。电影是真实的谎言。阿巴斯厉害的地方在于营造一个虚假的世界,注入具争议性的真实元素,然后再次跳出来,给一个完全开放式的答案。它既有纪录片的影子、又有故事片的内核。阿巴斯拓展的电影的叙事空间,呈现给予观众多个视角。

    阿巴斯完全深谙电影的魔力,永远不要拍一部成熟,有结果的电影,这样显得太过于计算,刻意。尽管这也是一部计算的电影。拍一半的电影,余下的一半电影留给观众参与、思索。他将观众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构成了三角的观影感受,一是主角,一是配角,一是观众。

    巴迪埃伊最后有没有自杀?在影片结尾,却给出一个完全开放式的结局,这是最牛的地方,一切交由观众细细揣摩。完全不落俗套。这是一部带有神光的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